[发明专利]一种羊肚菌营养包的配制及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38287.5 申请日: 2015-10-01
公开(公告)号: CN105237189A 公开(公告)日: 2016-01-13
发明(设计)人: 罗倩茹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1200 四川省成都市崇***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羊 营养 配制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肚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肚菌营养包的配制及栽培,特别是供食用菌种植企业使用的羊肚菌营养包的配制及栽培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据文献资料显示,羊肚菌的最早记载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90年),现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明代潘之恒在《广菌谱》中也有关于羊肚菌的记载,从羊肚菌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认识利用羊肚菌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把羊肚菌作为珍品,古代有的地方把羊肚菌作为进贡皇帝的珍稀贡品。

羊肚菌是一种春末夏初发生的珍贵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极为畅销,价格昂贵,每千克干品可高达302马克(约1200元人民币),尤其是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对羊肚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不断上升,而目前,我国仅靠每年采集的野生羊肚菌来供外贸出口,其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此,对羊肚菌的研究与开发是十分必要的,其实,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早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开展羊肚菌的半人工栽培,随后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方法,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也在羊肚菌资源、生态习性、生物学和人工栽培等方面,开展了较详细的深入研究,人工栽培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等取得成功,但美中不足,产量较低,重复性还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栽培,羊肚菌子实体形成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和研究,掌握其规律,才能实现商业性栽培。

专利文献显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大网络上有许多不同配伍的羊肚菌营养包的配制方法,其配料和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都基本相同,配料差异不大,都能成功栽培和管理,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投资大,产量低,耗工耗时,重复性不能满足大规模商业化栽培。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而子实体朵形粗大、盖厚肉肥,子体鲜嫩的羊肚菌栽培技术呢?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羊肚菌营养包的配制及栽培方法,以解决提高食用菌种植企业在栽培羊肚菌的过程中达到投资小、见效快、产量高,以及子实体朵形粗大、盖厚肉肥和子体鲜嫩的问题。该营养包是以常见的杂树木花、小麦、玉米粉、以及石灰为原料,具有成本低廉、原料易购、栽培管理简单等特点。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羊肚菌营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包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杂树木花27.5%;

小麦41%;

玉米粉27%;

石灰4.5%。

一种上述羊肚菌营养包的配制及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择优质干净的杂树木花27.5%、小麦41%、玉米粉27%、石灰4.5%,分别将杂树木花粉碎成片状(规格为:16mm-18mm),小麦浸泡3-4天;

B、将粉碎好的片状物摊铺于地面后,再依次将浸泡好的小麦、玉米粉、以及石灰摊铺在片状物的上面,同时浇入20%左右的净水后,用人工翻拌,边浇水边翻拌,然后放入到专用搅拌机中进行再次搅拌,待拌均后备用;

C、将拌均的营养包基料用半自动装袋机以直径190mm、长度350mm的规格进行袋装扎口,然后入灶用常压高温灭菌,等温度上升到110-120℃后,应保持18小时的灭菌时间,待彻底灭菌出灶冷却后,在营养包包体的下半圆遍布打孔;

D、将冷却后的营养包放入到“V”形沟土壤面的菌丝上(以此营养包来补充菌丝营养和吸咐菌丝中的黄菊霉、氯霉、以及危害羊肚菌生长的其它有害物质),然后在网状遮阳架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待39-43天菌丝长满后,拆除营养包和塑料薄膜,同时在网状遮阳架上加盖稻草,以保持含水量60%左右、子实体发育温度15-18℃、一至到出菌收获,一般6天后均可陆续出菇,亩产高达300kg-306kg。

本发明所提供的羊肚菌营养包为植物有机组合物,其以常见的杂树木花、小麦、玉米粉,以及石灰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作用。

杂树木花,其木花的营养成分:有水分、单宁、生物碱含量比例及木材的吸水性、通气性、导热性、质地、纹理等物理状态,适宜菌丝生长,杂树木花一般含有粗蛋白质14%-15%、粗脂肪10%-11%、可容性碳化合物25%-25.5%,并具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矿物质占绝大多数,其他较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82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