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浓水深度达标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8487.0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4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斌;潘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37212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 电解催化氧化 反渗透浓水 二次沉淀 絮凝沉淀 好氧池 缺氧池 铁碳微电解反应器 曝气生物滤池 污水深度处理 好氧池出水 混合液回流 铁碳微电解 絮凝沉淀池 污水 达标处理 好氧处理 炼化企业 排放标准 缺氧处理 生物降解 有机碳源 水混合 絮凝剂 回用 曝气 沉淀 | ||
本发明属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深度达标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1)电解催化氧化:调节反渗透浓水pH值为2.0~4.0,进行电解催化氧化反应;(2)铁碳微电解:电解催化氧化出水进入铁碳微电解反应器进行处理;(3)絮凝沉淀:将污水pH调节为6.0~8.0,并在絮凝沉淀池中投加絮凝剂;(4)缺氧处理:在絮凝沉淀出水中投加有机碳源,然后与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水混合后进行缺氧池;(5)好氧处理: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6)二次沉淀:好氧池出水进一步沉淀;(7)曝气生物降解:经二次沉淀后的出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其是技术和经济上均可行的处理炼化企业污水回用过程中产生的反渗透浓水的方法,能达到GB 31570‑2015中特别保护地区的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深度达标处理方法及系统,尤其是在炼油达标污水回用过程中产生的反渗透浓水深度达标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量工业污染物被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给自然水体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这种污染不但会增加人类对水资源使用的成本,而且还会危及到人们的健康,由此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先进的污水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即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也可大幅度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因此,污水回用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超滤-反渗透工艺作为一种高效的脱盐技术广泛应用于炼化系统的污水回用领域。该工艺以炼化污水处理场经两级以上生化处理达标的废水作为回用水源,产水回用,浓水需要达标处理后排放。超滤-反渗透工艺的回收率一般控制在75%左右,同时产生25%左右的浓水,浓水中的盐和COD等污染物被浓缩接近4倍。尽管二级生化出水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由于其可生化性较差,经超滤-反渗透工艺物理浓缩后,反渗透浓水的可生化性依旧非常差,通常该类浓水的COD 70~200mg/L,氨氮5~15mg/L,总氮120~180mg/L,总磷0.5~1.5mg/L,各项指标均大大高于国家标准。随着水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国家和地方相继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GB31570-2015),并加大了执法力度,特别保护地区污染物排放标准为:COD≤50mg/L、氨氮≤5mg/L、总氮≤30mg/L、总磷≤0.5mg/L,越来越多采用超滤-反渗透污水回用工艺的企业面临着反渗透浓水不能达标排放的问题。目前对于反渗透浓水无害化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用和达标排放两个方面。反渗透浓水的回用研究主要采用“加碱除硬-膜蒸馏”和“加碱除硬-反渗透浓缩-多效蒸发-干化”工艺,这两种工艺因投资大、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而难以工业实施。反渗透浓水的达标排放研究主要采用高级氧化与其它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众所周知,生化反应顺利进行必须保证水中合适的C、N、P的比例,通常厌氧反应C:N:P=500:5:1,好氧反应C:N:P=100:5:1。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与总氮的比例明显偏低,因此生化处理难度较大。从公开的文献报道可知,目前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大量补充碳源,碳源通常使用葡萄糖、淀粉、乙酸钠、甲醇和乙醇,因此,系统的运行成本较高。
2,2,4-三甲基-1,3-戊二醇(TMPD)是一种重要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合成香料、润滑油、表面涂料、石油加工、纺织印染及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TMPD生产工艺废水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异丁醛、正丁醇、正丁酸、异丁醇、异丁酯、辛戊二醇等,废水的COD70000~100000mg/L,水中为无氮源、无磷源,由于该废水可生化性非常好,目前采用工程菌一步氧化法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0h,COD降到300mg/L左右后排入污水处理场深度处理。该方法处理废水的费用非常高,而且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也难以处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8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