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粒污泥的输送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9470.7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7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翀;黄瑾;汪胜;司书鹏;纪莎莎;王波;闵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K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输送 系统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粒污泥的输送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的处置方式有很多种,与其他固体废弃物类似,填埋和焚烧是其中两种最主要的无害化处置方式。但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干化的污泥都需要运输。
目前,对干化的污泥的输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斗提机、皮带等机械设备做连续运输;另一种是利用卡车等移动设备做点到点运输。
第一种运输方式,缺点是机械设备复杂且庞大,密闭效果差,而且一般占地面积大,噪音大,运行操作复杂且故障多,设备投资成本和维修成本高。
第二种运输方式,一般适合直接去填埋或堆肥。如果需要将干化的污泥送入焚烧厂做进一步处理,一般还需要将干化的污泥与燃料进行混合,设置皮带等机械输送设备送入焚烧炉,这些设备一般都是露天的,且密闭性都较差。干化后的污泥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扬尘和臭气,导致污染环境。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干化的污泥的运输方式,获得低成本,运行稳定,并且输送过程中臭气不外散等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输送过程中臭气不外散的污泥输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粒污泥的输送系统,包括具有进料口的污泥储仓,所述进料口与自带空压设备的粉粒物料储罐车贯通;所述污泥储仓的出料口设置有给料器;所述给料器的出口处设置有喷射泵,第一风机通过所述喷射泵在所述给料器下部形成负压;所述污泥储仓内的污泥在负压作用下被输送至焚烧炉;所述污泥储仓的上侧与所述焚烧炉之间的通路上还设置有气固分离器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常开状态以在所述污泥储仓上部形成负压;所述污泥储仓内的臭气在负压作用下被输送至所述焚烧炉;所述污泥储仓的上侧与所述焚烧炉之间设置有直通支路。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所述气固分离器为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或过滤网。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所述给料器用于调节进入所述喷射泵的污泥量。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所述污泥储仓在运行状态时保持负压。
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所述粉粒污泥的含水率低于4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粉粒污泥的输送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卸料时,关闭第一风机,通过所述污泥储仓的上侧与所述焚烧炉之间设置有直通支路,将所述空压设备带入污泥储仓的空气直接送入所述焚烧炉;所述第二风机保持常开状态;
步骤二、卸料完成后,同时开启所述给料器和所述第一风机;
步骤三、所述污泥储仓中的污泥通过所述给料器进入所述喷射泵;所述第一风机在所述给料器下部形成的负压将污泥吸入,在所述第一风机产生的气力带动下污泥被输送至所述焚烧炉;同时,所述第二风机将所述污泥储仓中的臭气抽入所述焚烧炉,并保持所述污泥储仓内为负压以防止臭气外散;所述气固分离器将臭气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循环回到所述污泥储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采用与第一风机连接的喷射泵以在污泥储仓的下部形成局部负压,使得粉粒污泥在风力作用下顺利进入输送管道,从而被输送至焚烧炉。同时,与污泥储仓连接的第二风机有效保持污泥储仓上部的微负压,使得卸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臭气不会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本发明还通过在污泥储仓与焚烧炉之间设置直通支路,在卸料时,可以关闭第一风机,将所述空压设备带入污泥储仓的空气直接送入所述焚烧炉;进一步减少臭气的扩散。
本发明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机械式输送方式,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作为污泥输送的动力。采用本发明的输送系统对粉粒污泥进行输送,能够避免输送过程中的臭气和烟尘外溢,噪音低,输送易控制,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大大降低了采用其他机械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和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以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污泥储仓1、给料器2、喷射泵3、第一风机4、焚烧炉5、气固分离器6、第二风机7、粉粒物料储罐车8、直通支路9、粉粒物料通道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9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