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肠癌标志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40546.8 申请日: 2015-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5132518B 公开(公告)日: 2018-08-10
发明(设计)人: 仲文迪;刘婉辉;郑智俊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86 分类号: C12Q1/6886;C12Q1/10;C12Q1/06;G06F19/22;C12R1/145;C12R1/01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李志东
地址: 200050 上海市长宁***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肠癌 标志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肠癌标志物,包括以下微生物: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_4_3_54A2FAA和多形杆状菌Bacteroides。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利用大肠癌标志物确定个体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相较于健康个体群体,所称的大肠癌标志物在大肠癌患者群体中显著富集,能够作为健康群体和大肠癌患者群体的区分标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标志物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大肠癌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肠癌标志物、大肠癌标志物的用途、一种利用大肠癌标志物确定个体的状态的方法、一种利用大肠癌标志物确定个体的状态的装置、一种利用大肠癌标志物对多个个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一种治疗大肠癌的药物以及一种制备治疗大肠癌药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源自结肠或直肠(为大肠的一部分)的癌症,因为细胞不正常的生长,可能侵犯或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大肠癌患者经常出现粪便中带血、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以及疲倦感等症状。大肠癌为第三常见癌症,约占10%。在2012年,美国有140万例新诊断的大肠直肠癌,且造成69.4万人死亡。大肠直肠癌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占全世界总案例数的65%。而在女性较男性少见。近几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2002年,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仅为7%,预计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变成13%,发病率翻了近一番。与西方人相比,我国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1.5∶1;青年人(<30岁)患者比例较高,约占15%。

75~95%的大肠癌发病人群没有或少见遗传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男性、高脂肪摄入量、酒精或红肉、超重、吸烟和缺乏体育锻炼;大约10%的病例与缺乏运动有关(Watson A J et al 2010;Cunningham D et al 2010)。饮酒的危害在超过每天一杯后逐步提升。

肠道微生物对于肠道上皮细胞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形成微生物屏障防止病原菌定植、执行免疫调节及代谢功能。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会通过不同形式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病原微生物会通过激活识别受体、吸附、分泌肠毒素或侵入等方式引起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构及稳定性的改变,尤其是菌群的失衡会改变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肠道疾病,包括大肠癌。

大肠癌诊断包主要有三类:X线检查;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以及癌胚抗原(cea)试验;癌胚抗原(cea)试验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而肠镜检查虽然准确性高,但很多高危人群因为不愿接受痛苦的肠镜而拒绝1-2年的定期筛查。有研究通过检测血液内Mir-92因子的含量,可检测验血者是否有大肠癌,但健康人士的错误检测率达到30%。随着人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基因筛查成为结肠癌诊断的方向。基因筛查对发现结肠癌潜在人群很有优势,但发现基因缺损后1-2年仍需接受肠镜诊断。结肠癌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目前缺乏有效的无创大肠癌早期诊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商业选择。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肠癌标志物,所述大肠癌标志物包括以下微生物: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_4_3_54A2FAA和多形杆状菌Bacteroides。

上述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大肠癌标志物是发明人通过对大量大肠癌个体和大量健康对照个体的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的丰度的差异比较分析、以及验证,而确定下来的,明确了肠道微生物中大肠癌相关的微生物标志物。利用所称的大肠癌标志物,能够确定个体处于患有大肠癌状态的概率或者处于健康状态的概率,能够用于非侵入性的早期发现或辅助检测大肠癌。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大肠癌标志物在制备治疗大肠癌的药物和/或在制备功能性食品中的用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0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