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41017.X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6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6 | 分类号: | H04W8/26;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振伟;张颖玲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处理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普遍使用电子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并基于用户的用户标识(如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来进行通信,例如,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号进行通话、收发短信,还可以利用手机号在第三方应用平台注册,甚至将手机号与用户的银行卡关联起来,实现快捷的支付。然而,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给用户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在许多场合用户都不希望透露自己真实的用户标识以保护隐私,避免收到干扰信息或造成其他损失。但如何保障用户标识的隐私性,又不会对用户基于用户标识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确保用户的用户标识的隐私性,且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通信。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应用调用电子设备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
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用于表征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一用户标识;
对所述第一用户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用户标识;
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响应所述第一应用调用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用于支持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完成以下操作:
获得第一应用调用电子设备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
获取用于表征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一用户标识;
对所述第一用户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用户标识;
利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响应所述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用户标识支持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对第一用户标识(也即原始的用户标识)加密后的第二用户标识响应调用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且第二用户标识能够被通信网络识别,因此不会影响电子设备与通信网络的通信,既对用户原始的用户标识(第一用户标识)进行了隐私保护,又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电子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上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穿戴式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是安卓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其他任意第三方开发的可以运行于微型计算机结构(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内存)的操作系统(如移动版Linux系统、黑莓QNX操作系统等)。
基于上述记载的电子设备,参见图1,获得第一应用程序调用电子设备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时(步骤101),从电子设备获取用于表征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一用户标识(步骤102);对第一用户标识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用户标识(步骤103);利用第二用户标识响应第一应用调用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步骤104),以使电子设备基于第二用户标识与通信网络通信。
基于以上记载的电子设备及其实施的信息处理方法,提出本发明以下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参见图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得第一应用调用电子设备用户识别信息的指令。
这里的第一应用并非特指电子设备中运行的某一个应用,而是指具有获取电子设备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需求的应用,第一应用在多个使用场景中有获取用户的识别信息的需求,下面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10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