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改性天然高分子的复合膜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3308.2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1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车程川;孙文超;杨革;刘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08 | 分类号: | C08L5/08;C08L77/04;C08J5/18;C12P13/02;C12R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贾波 |
地址: | 27316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膜 改性天然高分子 脱附 培养皿 蒸馏水 玻璃棒 谷氨酸 去除重金属离子 重金属离子回收 壳聚糖粉末 重金属离子 悬浮状态 乙酸溶液 再次使用 重复利用 重复循环 可恢复 成膜 烘干 交联 搅匀 制备 浸泡 无毒 污染物 应用 | ||
1.一种基于改性天然高分子的复合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在重金属污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所述复合膜对铜离子的吸附条件:0.5g复合膜,20ml 0.2mg/ml铜离子溶液,30℃pH为5条件下吸附2h,铜离子去除率为97.47%;
所述复合膜对铅离子的吸附条件:0.5g复合膜,20ml 0.2mg/ml铅离子溶液,25℃pH为4条件下吸附2h,铅离子去除率为98.82%;
所述基于改性天然高分子的复合膜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将0.2-0.4g的聚γ谷氨酸粉末溶于2-4ml蒸馏水,其与0.6-1g壳聚糖粉末搅拌混合均匀,20-30℃、pH为5-6条件下加入乙酸溶液,交联1-3min后,倒入培养皿中,玻璃棒轻轻搅匀,50-70℃烘干成膜,即制备出基于改性天然高分子的复合膜;
所述聚γ谷氨酸粉末为微生物发酵所得,分子量为1000KDa,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γ谷氨酸粉末是由地衣芽孢杆菌
(1)配置固体培养基,取实验室保存的地衣芽胞杆菌,37℃条件下培养12h,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37℃条件下培养24h,得活化菌种;
所述固体培养基成分(g/L):蛋白胨10、酵母浸粉5、NaCl 10、琼脂2%,pH 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配置液体培养基,将活化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37℃、150rpm 摇床培养12h,得种子液;
所述液体培养基成分(g/L):蛋白胨10、酵母浸粉5,pH 7.0,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3)制备发酵培养基:将优化培养基各成分加到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定容,调pH为7,得发酵培养基;
(4)将发酵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中,100ml/个,100-130℃灭菌20-30min,以2-5%接种量接入种子液,37℃摇床培养5-7天,得发酵液;
(5)将发酵液于4℃、4000rpm离心30min,去除沉淀物,上清液中加入5-7倍乙醇,沉淀24-36h,得沉淀物;
(6)将沉淀物溶于蒸馏水,透析袋透析过夜,得透析纯化物;
(7)将透析纯化物冷冻干燥,得聚γ谷氨酸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发酵培养基成分(g/L):柠檬酸9-20,L-谷氨酸20-35,NH4Cl 4-10,MgSO4·7H2O 0.1-1.2,FeCl3·6H2O 0.01-0.2,CaCl2·2H2O 0.1-0.25,(NH4)2Mo7O4 0.1-0.6,K2HPO4·3H2O 0.5-1.5;
所述优化培养基成分(g/L):NaCl12-18,α-酮戊二酸1.0-2.2,Mn(Ⅱ) 0.01-0.2,L-谷氨酰胺0.2-0.8,甘油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发酵培养基成分(g/L):柠檬酸12.8,L-谷氨酸25,NH4Cl 7.2,MgSO4·7H2O0.3,FeCl3·6H2O 0.07,CaCl2·2H2O 0.18,(NH4)2Mo7O4 0.29,K2HPO4·3H2O 0.9;
所述优化培养基成分(g/L):NaCl 14.2,α-酮戊二酸 1.9,Mn(Ⅱ) 0.05,L-谷氨酰胺0.44,甘油8.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阜师范大学,未经曲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33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微型物理光学观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