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成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3470.4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坚;郑皆连;徐勇;游励晖;任伟;胡玉珠;何庭国;胡京涛;谢海清;黄毅;韩国庆;杨国静;赵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4/00 | 分类号: | E01D4/00;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架 混凝土 拱桥 方法 | ||
1.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A:拼装拱圈劲性骨架节段直至合拢:所述拱圈劲性骨架节段为钢管桁架节段,利用拱圈两侧的交界墩作为扣塔,吊装拱圈劲性骨架节段的同时张拉拱圈的一次扣索,自拱脚起逐段拼装直至合拢,得到拱圈劲性骨架;
B:压注拱圈劲性骨架的钢管的管内混凝土:拆除一次扣索,然后压注拱圈劲性骨架的钢管的管内混凝土;
C:张拉二次扣索:待步骤B中,所述钢管的管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拱圈两侧利用交界墩作为扣塔,对称张拉二次扣索;
D:浇筑拱圈劲性骨架的外包混凝土:在浇筑拱圈劲性骨架的外包混凝土过程中,根据拱圈劲性骨架的受力需要,调整二次扣索的张拉索力,以达到调节拱圈劲性骨架的内应力,保证在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圈劲性骨架的各个位置的变形均匀;
E:拆除二次扣索:待外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二次扣索,完成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成拱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进行二次扣索张拉前,先对拱圈劲性骨架进行影响线加载,确定出对控制截面应力变化最敏感的位置作为加载点,然后再在该加载点处张拉二次扣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外包混凝土浇筑前张拉二次扣索,使拱圈劲性骨架向后续加载本应变形的相反方向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浇筑拱圈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D1:对拱圈劲性骨架分环:沿拱圈劲性骨架的截面划分为边箱底板、中箱底板、下腹板、上腹板、边箱顶板和中箱顶板;
D2:分环浇筑外包混凝土:按照步骤D1的分环划分进行外包混凝土的浇筑,浇筑顺序为:边箱底板、下腹板、上腹板、边箱顶板、中箱底板和中箱顶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步骤D1与D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D11;
步骤D11:将拱圈劲性骨架分为左跨拱圈劲性骨架和右跨拱圈劲性骨架:由拱圈劲性骨架顶部,垂直于拱圈劲性骨架切线方向的截面,将拱圈劲性骨架划分为左跨拱圈劲性骨架和右跨拱圈劲性骨架;
在步骤D2中,进行拱圈劲性骨架的外包混凝土浇筑时,左跨拱圈劲性骨架和右跨拱圈劲性骨架同时、并且对称进行外包混凝土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步骤D11与D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D12;
步骤D12:划分工作面:分别对左跨拱圈劲性骨架和右跨拱圈劲性骨架进行工作面的划分:沿由拱脚至拱顶的方向将左跨拱圈劲性骨架依次划分为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右跨拱圈劲性骨架工作面的划分与左跨拱圈工作面的划分相对称;
在步骤D2中,在按照分环顺序浇筑外包混凝土时,先浇筑第三工作面对应环,然后再浇筑第一工作面对应环,然后再浇筑第二工作面对应环,直至其中一环的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再按照上述顺序进行下一环混凝土的浇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步骤D12与D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D13;
步骤D13:对工作面划分节段:将每一个工作面由下至上划分为若干节段;
在步骤D2中,在按照分环顺序,以及工作面顺序浇筑外包混凝土前,根据拱脚位置的应力峰值确定每个工作面各个节段的浇筑顺序,使得在进行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脚位置的应力峰值最小,拱圈劲性骨架受力更加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步骤D13与D2之间还设置有步骤D14;
步骤D14:调整二次扣索:在步骤D2中,在按照分环顺序,以及工作面顺序、和节段顺序浇筑外包混凝土前,根据拱脚位置的应力峰值调整二次扣索位置,使得在进行外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拱脚位置的应力峰值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34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