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44543.1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4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大微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5/02 | 分类号: | A01N55/02;A0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细菌性 多肽 菌素 络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可用在对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引起的黄瓜、西瓜、甜瓜、豆角、棉花的细菌性角斑病进行防治,用微生物代谢的抗菌蛋白与铜络合后,达到防治的效果,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引起土壤,水体的污染问题,达到防治病害发生、增强作物抗体、维持生态平衡与不残留的功能,本发明涉及的功能属于农业病害防治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引起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体为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常危害黄瓜、甜瓜、西瓜、豆角等作物,一般在管理较好的耕地里,病害发生率在20%-30%,当失肥或气候因素能引起全园病害发生,严重时引起植物细胞死亡,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当病害发生时引起成果率下降,造成产量下降在30-40%之间,严重时造成绝收的情况,发病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75%以上。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肥料管理不当、连茬、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是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体土壤的存活期达1~2年,传染途径,是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或农事操作进行重复多次的侵染,在设施大棚栽培时,空气的湿度大,作物的叶面常常结露,病部菌脓可随叶缘吐水及棚顶落下来水珠或空气中的水为载体,反复的侵染,因此当作物的吐水量多,结露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此病的侵入和流行;为了预防与治疗此病,一般种植户会使用嘧菌百菌清、可杀得、加瑞农、甲霜铜、DT杀菌素等农药进行防治,这些农药的使用,当浓度不够对病原体的作用不大,容易引起病原体的抗药性,而当浓度太高时容易产生药害,使用后使得产出品的质量、口感下降,造成农药残留的问题外,另外长期喷施农药,还会造成土壤内的益生菌死亡,丧失土壤本身的生态平衡,失去活性后的土壤,对往后种植必需依赖更多的农药进行病害的防治,最后引起系统性的病害发生。
现在消费者对于无公害、绿色的食物渐渐重视,对于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内更因为农药、抗生素污染土壤的问题,食品安全造成的问题愈来愈严重,要修护这些污染的问题,需要花费更多的社会资源与金钱,如何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配合铜离子的抑制细菌的功能,生产出无公害、不产生抗药性,更可由植物吸收或土壤微生物自动降解的病害防治方法,不但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传染,又可提供作物生长期间的微量元素补充,是目前在农业种植上急需要的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它是以多粘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经由光催化发酵法,制取出具有抗菌性的多肽菌素、多粘菌素,多肽菌素络合纳米一价铜,形成多肽菌素铜,本发明的作用机理是应用多粘菌素的环状结构能够插入细胞膜,将多肽菌素络合的一价铜带入到病原体的细胞内,铜离子可以凝结细胞内的蛋白质,破坏一些酶的功能,细胞呼吸受阻,直至窒息死亡,达到灭活病原体的功能;巨大芽孢杆菌为解磷、解钾菌,有效解开土壤中的钾、磷肥,提高土壤环境改善,提高作物对磷、钾肥的吸收率,增强本身的抗逆性,当巨大芽孢杆菌进入土壤后,快速的成为土壤的优势菌群,控制根际的营养和其他资源,导致病原菌丧失生存的空间和条件,降低病原体的群体数量,切断传染源头,进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效果,本发明的优点不但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使用的铜离子是植物生长需求的养分,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是自然无害的一种细菌性角斑病毒病的防治剂,除了可以灭活病原体与阻断其传染途径的功能外,在使用时不产生药害的问题,更可增加作物的木质素、纤维素的形成,增强作物本身的抗菌性,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更可改善土壤条件,降解经农药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是不但可以成为经济价值的生物防治剂,还能解决农药残留与病原体抗病性的技术难题,达到绿色、无公害种植的目标。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细菌性角斑的多肽菌素铜络合剂,其材料配比与工艺步骤如下:
1、材料:
(1)、材料Ⅰ富集培养基:油菜饼25%、大豆饼40%、苦菊20%、红糖7%、食盐2%、硫酸锌2%、硫酸锰1.7%、硫酸镁2%、硫酸亚铁0.3%;
(2)、材料Ⅱ菌种:巨大芽孢杆菌8000IU一份,多粘芽孢杆菌8000IU一份;
(3)、材料Ⅲ络合剂:纳米络合一价铜一份;
2、工艺步骤:
(1)、将材料Ⅰ富集培养基依据比率调整混合后,放入高温灭菌锅,用120℃进行灭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大微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大微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4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