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转轮的转动角度具有基于物镜限制的显微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5493.9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7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R·赫贝;H·施尼茨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徕卡显微系统(瑞士)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24 | 分类号: | G02B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赵飞;郭红丽 |
地址: | 瑞士希***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转轮 转动 角度 具有 基于 物镜 限制 显微镜 | ||
1.一种显微镜,包括:
物镜系统(30),其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能引入光路中的具有不同焦距的物镜(44、52);以及用于容纳被引入到光路中的所述物镜(44、52)的容纳区域(102),
变焦系统(32),其具有总变焦范围(90),
其中待显微检测的对象的相应的总放大倍率由所选的物镜(44、52)的相应焦距和变焦系统(32)在总变焦范围(90)内调节的放大倍率得到,以及
可手动转动的转轮(108),用于调节所述变焦系统(32)的放大倍率,其中所述转轮(108)相对于所述显微镜(10)的旋转固定的壳体能在预定的最大转动范围内转动,并且其中所述总变焦范围通过最大转动范围来确定,
其中,所述转轮(108)包括第一接合元件,
其中,在所述壳体(100)上可移动地支承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元件,
其中,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在去活位置中不与所述第一接合元件接合,而在激活位置中与所述第一接合元件接合,其中通过接合将所述转轮(108)的可转动性限制到子转动范围上,该子转动范围是所述最大转动范围的子范围,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接合元件的位置相应地通过当前容纳在所述容纳区域(102)中的所述物镜(44、52)来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元件的位置通过与相应容纳在所述容纳区域(102)中的所述物镜(44、52)的接触面(154)进行接触来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设置第一物镜(44)和第二物镜(52),每者具有接触面(154),其中所述第一物镜(44)的所述接触面(154)设计为使得,当所述第一物镜(44)容纳在所述容纳区域(102)中时,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布置在所述激活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物镜(52)的所述接触面(154)设计为使得,当所述第二物镜(52)容纳在所述容纳区域(102)时,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布置在所述去活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借助弹性元件预紧在所述激活位置中并且根据容纳在所述容纳区域(102)中的所述第一物镜(44)或所述第二物镜(52)通过所述第一物镜(44)或所述第二物镜(52)根据情况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复位力保持在所述去活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14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第一物镜(44)的所述接触面(154)设计为使得,当所述第一物镜(44)引入到所述容纳区域中时,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并不与所述第一物镜(44)的所述接触面(154)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物镜(52)的所述接触面(154)设计为使得,当所述第二物镜(52)被引入所述容纳区域(102)时,所述第二接合元件接触所述第二物镜(52)的所述接触面(154),并且通过该接触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复位力从所述激活位置移动到所述去活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物镜(44)的所述接触面(154)和/或所述第二物镜(52)的所述接触面(154)呈阶梯状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微镜(10),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运动导路(162、164),并且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包括销(130、132、134、136),其中所述销(130、132、134、136)在所述激活位置中接合到所述运动导路(162、164)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徕卡显微系统(瑞士)股份公司,未经徕卡显微系统(瑞士)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54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气压调节的无源光学谐振腔色散自动补偿系统
- 下一篇:传感器及安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