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海藻多酚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8035.0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3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翼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05 | 分类号: | A61K31/05;A61K36/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怀成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海藻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度海藻多酚的制备方法,包括海藻多糖与海藻渣的分离、海藻渣的酶解破壁、海藻多酚的高效提取、海藻多酚的分离纯化、高纯度海藻多酚的获得等工艺步骤,实现了海藻多糖、海藻多酚、海藻渣的全藻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多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纯度海藻多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是海洋植物多酚的主要来源,其结构与陆源植物多酚存在很大不同:陆源植物多酚是由没食子酸和糅花酸衍生而来;海藻多酚则是间苯三酚的衍生物。研究显示,海藻多酚在抗氧化、改善代谢综合症、防治退行性疾病等方面有特效,且安全无毒。因此,欧美国家已相继投入巨资实施海藻多酚的开发应用。高纯度海藻多酚具有生物活性强、医用价值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是生物医药领域迫切需求的产品。
然而,由于海藻多酚存在于海藻细胞内部的藻泡中,被藻胶、纤维素等深度包埋,常规萃取技术很难获得高产率,生产成本极高,纯度较低。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579508A《一种羊栖菜褐藻多酚的制备方法》,公开以羊栖菜为原料,采用甲醇加热提取(40℃),然后采用不同溶剂萃取及超滤截留手段制备得到褐藻多酚;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397300A《一种褐藻多酚的提取方法》,公开以新鲜海带、鼠尾藻、海黍子为原料,采用机溶剂提取、大孔树脂纯化制备得到3种褐藻多酚,其产率分别为0.3‰、2.5‰、3‰;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610704A《一种褐藻多酚的提取方法》,公开以新鲜马尾藻属褐藻或海带为原料,破碎后采用有机溶剂在热水浴中浸提,经大孔树脂纯化、洗脱、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褐藻多酚提取物,产率为2.5‰;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4382951A《一种海藻多酚的提取方法》,公开以蛋白核小球藻、裸藻、盐藻三种藻类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联合提取技术,提取液过滤后经冷冻干燥得到3种海藻的多酚提取物;中国发明专利授权CN102935093B《一种海藻多酚的提取方法》,公开以40目的海藻粉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水提法进行提取,然后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纯度75%左右的多酚提取物;中国发明专利授权CN102166230B《微波辅助海藻多酚的方法》,公开以海藻粉为原料,以醇-丙酮-水混合溶剂,结合微波技术提取海藻多酚,经过滤、冷冻干燥得到海藻多酚粗提物,提取率可达2.26%。上述制备海藻多酚的方法缺乏对褐藻胶等主要成分的综合利用,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上述制备海藻多酚的工艺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1)分离效果差,纯度低。海藻多酚易与海藻胶、蛋白以非共价键的形式形成复合物,在后续的纯化过程很难将其分离,导致海藻多酚的回收率低;此外,提取的海藻多酚中还含有大量脂溶性色素,传统柱层析技术无法实现有效分离,导致产品的纯度低。2)结构破坏大,活性低。海藻多酚极不稳定,易氧化,加工过程中的高温、碱性pH值、氧等均会破坏其生物活性。虽然微波技术、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能够提高海藻洋多酚的得率,但提取过程会产生高温,加上缺乏有效保护措施,在氧的作用下加速了海洋多酚的氧化,导致活性丧失。3)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目前用于加工海藻多酚的工艺包括粉碎、提取、离心、过滤、上柱、洗脱、树脂再生、多次浓缩、干燥等多道工序;常规柱层析纯化海藻多酚还必须配备恒流泵、玻璃柱、收集装置等设备,导致生产时间长,设备要求高,限制了产业化发展。这是导致海藻多酚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研究和设计了一种高纯度海藻多酚的制备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度海藻多酚的制备方法,包括海藻多糖与海藻渣的分离、海藻渣的酶解破壁、海藻多酚的高效提取、海藻多酚的分离纯化、高纯度海藻多酚的获得等工艺步骤,以实现海藻多糖、海藻多酚、海藻渣的全藻综合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纯度海藻多酚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8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声学滤波器
- 下一篇:防瞌睡蓝牙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