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原油三相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9130.2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6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项勇;梁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1/10 | 分类号: | C10G31/10;C10G31/06;C10G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原油 三相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沫原油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常规原油脱水通常采用重力沉降方式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处理,但在原油中有一种原油由于富含环烷酸、脂肪酸、胶质、沥青质等各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和成分,它们可以吸附在油水或气液表面对液珠或气泡有稳定作用,由此产生原油乳化和起泡问题,起泡原油在原油脱水处理过程中,从原油析出的溶解气泡上升至原油液面后,在原油液面形成稳定的泡沫层,使分离器中出现假性液面,导致分离器的液面很难控制,造成油水分离不彻底,影响分离效率,分离后的原油含水率较高,影响下一段脱水效果。同时携带原油的气泡容易被进入排气通道,影响天然气的处理。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油气水三项分离器对处理起泡原油存在工艺上的局限性,造成原油的三相分离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具体体现为:分离出的原油含水率较高,分离出的天然气液滴较大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泡沫原油三相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起泡原油的三相分离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泡沫原油三相分离器,包括:
罐体;
第一支座,设置于所述罐体底部第一侧;
第二支座,设置于所述罐体底部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
五个集砂斗,在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水平排列,并且所述五个集砂斗焊接于所述罐体且伸入所述罐体内部;
隔板,纵向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将所述罐体划分为第一罐体空间和第二罐体空间,所述第二罐体空间内分隔成油室和水室;
油出口管,焊接在所述罐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座右侧,所述油出口管伸入所述罐体内部与所述油室相连;
水出口管,焊接在所述罐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座右侧,所述水出口管伸入所述罐体内部与所述水室相连;
排污口,焊接在所述罐体上且位于所述五个集砂斗与所述第二支座之间,所述排污口与罐体内部相连;
第一捕雾器,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罐体相通;
第二捕雾器,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罐体相通;
连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捕雾器和所述第二捕雾器;
油气水进口管,焊接于所述第一捕雾器的第一侧;
降液管,焊接于所述罐体上侧内部并与所述第一捕雾器相通,所述降液管包括:第一管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底部的第二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底部的第三管体,其中,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第三管体的直径为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布液管,焊接于所述第三管体四周且与所述降液管相通;
两个筛板式消泡结构,焊接在所述罐体上侧内壁上,且位于所述降液管和所述第二捕雾器之间,所述两个筛板式消泡结构与所述罐体下侧内壁之间存在第一通孔;
折板式捕雾器,焊接在所述罐体上侧内壁,且位于所述两个筛板式消泡结构之间;
翅片式换热消泡装置,焊接在所述罐体侧壁上且伸入所述罐体内部,并且翅片式换热消泡装置位于所述罐体水平方向轴线的上侧,所述翅片式换热消泡装置穿过所述两个筛板式消泡结构。
可选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
缓冲挡板,焊接于所述罐体第一侧内壁上;
缓冲托盘,位于所述缓冲挡板下方且焊接于所述罐体下侧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隔板距离所述罐体顶部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油气水进口管与所述第一捕雾器的中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值。
可选的,所述预设角度值为:70°~80°。
可选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
安全阀,焊接于所述罐体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捕雾器和所述第二捕雾器之间。
可选的,每个筛板式消泡结构包括:
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带开孔;
筛网,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部。
可选的,所述翅片式换热消泡装置包括:
本体;
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降液管从所述本体内穿过;
换热管道,设置于所述本体;
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道外面。
可选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
第一人孔,设置于所述罐体且位于所述两个筛板式消泡结构之间;和/或
第二人孔,设置于所述罐体且位于所述两个筛板式消泡结构与所述隔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分离器,还包括:
液面调节器,设置于所述罐体的第二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9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基合成油联产LNG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