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含碳多孔素坯的水基流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9835.4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2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建;宋盛星;朱云洲;姚秀敏;殷杰;李晓光;陈忠明;黄政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反应 烧结 碳化硅 多孔 基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含碳多孔素坯的水基流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作为陶瓷粉体的碳化硅粉体与炭黑、分散剂、粘结剂、塑性剂按一定比例在水中分散均匀,球磨后得到陶瓷浆料;(2)将所得的陶瓷浆料经过真空消泡后流延成型成流延膜;(3)将所得的流延膜干燥、叠层并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后脱模,得到流延膜素坯;(4)将所得的流延膜素坯于一定温度保温脱粘得到孔径分布均匀的含碳多孔素坯。本发明用水作为流延工艺唯一溶剂,不仅成本低廉,并且无毒无害,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碳多孔陶瓷素坯的水基流延方法,属于流延成型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反应烧结碳化硅是一种重要的工程陶瓷材料:主要是让含碳多孔素坯与具有反应活性的硅(或硅合金)反应生成碳化硅陶瓷。其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能够近净尺寸制备形状复杂、高致密度样品等。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工艺关键是含碳多孔素坯的制备。
含碳多孔素坯的成型方法较多,主要分为干法成型和湿法成型两大类。其中干法成型很难控制素坯的结构均匀性,易在素坯中形成缺陷,不利于优化提升烧结体的性能。湿法成型可有效避免上述缺点:素坯的结构可以在成型过程中调控,有利于得到结构均匀、性能优异的烧结体,并且可以近净尺寸制备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流延成型就是一种易于得到厚度可控层状结构的低成本胶态成型工艺,并且可以对陶瓷材料的层状结构进行设计调控优化。
流延成型根据引入溶剂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水基流延成型和非水基流延成型。非水基流延往往需要大量的有毒有机溶剂,不仅成本高,而且对人体有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水基流延采用水作为唯一的溶剂,成本低廉,并且无毒无害,环境友好,越来越被人们研究关注。
目前,基于水基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含碳多孔素坯的反应烧结碳化硅尚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基流延工艺,用来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含碳多孔素坯。
在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碳多孔陶瓷素坯的水基流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作为陶瓷粉体的碳化硅粉体与炭黑、分散剂、粘结剂、塑性剂按一定比例在水中分散均匀,球磨后得到陶瓷浆料;
(2)将所得的陶瓷浆料经过真空消泡后流延成型成流延膜;
(3)将所得的流延膜干燥、叠层并放入模具,加压成型后脱模,得到流延膜素坯;
(4)将所得的流延膜素坯于一定温度保温脱粘得到孔径分布均匀的含碳多孔素坯。
本发明工艺简单稳定,条件易于控制;用水作为流延工艺唯一溶剂,不仅成本低廉,并且无毒无害,环境友好;近净尺寸成型,制得的流延膜具备优良的强度与韧性,可任意裁剪,可靠性高;通过一系列有机添加剂的引入,得到稳定悬浮、粘度合适的陶瓷浆料,有利于流延成型的顺利实施,同时,成型后素坯的多孔微观结构均匀、孔径分布区间较窄,方便后续的渗硅处理,从而有益于制备出高性能的反应烧结碳化硅制品。
较佳地,步骤(1)包括:将分散剂溶于水,球磨12~24小时,然后加入1/3质量的第一部分陶瓷粉体球磨20~24小时,然后再加入余下2/3的第二部分陶瓷粉体继续球磨20~24小时,接着加入粘结剂和塑性剂再球磨20~24小时,得到适合流延的浆料,在所述陶瓷粉体中,碳化硅和炭黑的质量比为1:(0.3~0.5)。
较佳地,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四甲基氢氧化铵,其加入量分别为炭黑和碳化硅质量的5%~10%和2%~4%。
较佳地,所述粘结剂为水溶性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乳液、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其加入量为陶瓷粉体质量的8%~12%。
较佳地,所述塑性剂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苄丁酯中的至少一种,其加入量为所述粘结剂质量的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9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碱性陶瓷纤维耐火材料
- 下一篇: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