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49887.1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0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夏慧鹏;夏志鹏;何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02 | 分类号: | F02M26/02;F02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废气 再循环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高压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日趋增加,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这一目标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世界石油制品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柴油车的经济性日渐突出,这使得柴油机在车用动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开展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控制方法的研究,是从事柴油机设计者的首要任务。排气再循环系统是将柴油机产生的废气的一小部分再送回气缸。再循环排气由于具有惰性将会延缓燃烧过程,也就是说燃烧速度将会放慢从而导致燃烧室中的压力形成过程放慢,这就是氮氧化合物会减少的主要原因。另外,提高废气再循环率会使总的排气流量减少,因此废气排放中总的污染物输出量将会相对减少。在中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大的排气再循环率,以降低排温,减小污染;在高速工况时,发动机需要较小的排气再循环率,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63439.5,专利名称:电子式排气再循环气体控制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发动机排气再循环率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中高转速工况;但是其排气再循环率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控制结构来实现的,从而使控制系统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压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可以使废气再循环管缩口率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自我调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进气管、空滤、压气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催化包、废气再循环管、旋转杆、旋转轴、控制体、拉伸轴、拉伸杆、离心轴、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旋转板,发动机的进排气道分别与进气管、排气管相连通,空滤、压气机依次连接在进气管上,涡轮、催化包依次连接在排气管上,废气再循环管的一端与涡轮、催化包之间的排气管相连接,废气再循环管的另一端与空滤、压气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接,旋转轴的一端穿过废气再循环管的前壁后镶嵌在废气再循环管的后壁上,旋转板布置在废气再循环管内并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旋转轴的另一端与旋转杆的一端固结在一起,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拉伸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拉伸轴的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轴的另一端与控制体内部的上端圆弧板固结在一起,离心轴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前壁中心后镶嵌在控制体的后壁上,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均布置在控制体内,离心腔与离心轴固结在一起,离心体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内并通过离心弹簧与离心轴相连接,离心体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的另一端与圆弧板密封接触,松紧带布置在圆弧板的外表面,离心轴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控制体内部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离心腔、圆弧板在控制体内均为阵列式布置,圆弧板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离心腔的个数,圆弧板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离心体的横截面宽度,松紧带内部带有弹性钢丝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废气再循环管缩口率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进行连续可调,从而兼顾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废气再循环管的纵剖面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控制体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管,2、空滤,3、压气机,4、发动机,5、排气管,6、涡轮,7、催化包,8、废气再循环管,9、旋转杆,10、旋转轴,11、控制体,12、拉伸轴,13、拉伸杆,14、离心轴,15、离心腔,16、离心体,17、离心弹簧,18、圆弧板,19、松紧带,20、旋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9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