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硬高强韧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2209.0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强;夏晓建;屈盛官;杨超;关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119 | 分类号: | C04B35/119;C04B35/48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硬高 强韧 氧化铝陶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硬高强韧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铝陶瓷是一种常见的陶瓷材料,其硬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兼具良好的抗氧化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密度低等优势,而且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因此可大量应用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医疗、化工等领域。但是氧化铝陶瓷本身的韧性非常差,室温下的断裂韧性只有~3MPa·m1/2(平均值),为了提高氧化铝陶瓷的韧性,很多学者都做过氧化铝陶瓷的增韧研究,常见的氧化铝陶瓷增韧手段包括纳米颗粒增韧、晶须增韧、ZrO2相变增韧等。
纳米颗粒增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铝陶瓷增韧方式,与传统的微米级颗粒相比,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烧结活化能低,故复合粉体烧结温度低。氧化铝可与纳米级金属材料颗粒复合(如延性金属单质或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后者作为增韧相,不仅可以细化Al2O3晶粒,改善烧结性能,还能以多种方式阻碍裂纹的扩展,如金属粒子的拔出、塑性变形以及裂纹桥接、偏转、钉扎等,使得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都得以提高。Fahrenholtz等(FahrenholtzWG,EllerbyDT,LoehmanRE.Al2O3-Nicompositeswithhighstrengthandfracturetoughness.JAmCeramSoc.2000;83:1279-80.)利用原位反应和热压法(HP)制备的Ni/Al2O3的断裂韧性达12.1MPa·m1/2,抗弯强度约为610MPa。添加金属单质或者金属间化合物增韧效果明显,但会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晶须增韧,是利用晶须的拔出和桥接作用机制,有效地延缓裂纹的扩展,达到增韧效果,且晶须本身也有助于提高氧化铝陶瓷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彭晓峰等(彭晓峰,黄校先,张玉峰.碳化硅晶须补强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1998.13(4):469-476.)研究了Al2O3-SiCw晶须增韧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制备出的Al2O3-30vol.%SiCw晶须增韧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横向断裂强度在1200℃时仍可达6.1MPa·m1/2和560MPa。但是晶须本身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且对人体具有毒性。
ZrO2相变增韧,利用添加了稳定剂Y2O3的ZrO2在室温时从四方相(t相)转变为单斜相(m相)产生的体积膨胀,在Al2O3基体内产生微裂纹和残余压应力等来产生韧化效果,同时ZrO2颗粒的存在对Al2O3晶粒起到钉扎作用,延缓了其晶粒长大。
Huang等(HuangXW,WangSW,HuangXX.Microstructure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ZTAfabricatedbyliquidphasesintering.CeramInt.2003;29:765-9.)在ZTA(Zirconia-ToughenedAlumina)材料中添加了1wt.%TiO2、1wt.%MnO2和2wt.%CaO–Al2O3–SiO2(CAS)烧结助剂,使烧结温度降到1400℃,但加入了4wt.%低硬度、低熔点的烧结助剂会降低复合陶瓷的硬度和高温性能。
中国专利CN101289320A公开了一种制备氧化锆增韧氧化铝材料的方法,即采用溶胶凝胶法,从先驱体里面制取Al2O3和ZrO2纳米粉末,经过500~900℃煅烧、预制压坯后,再经1500~1600℃烧结成型,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锆增韧氧化铝材料的断裂韧性高达12.7MPa·m1/2。但是该方法的工艺流程冗长,溶胶凝胶法难操作,且烧结温度高、耗时长,从而限制了该专利的规模化应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2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