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擦桩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2346.4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6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杰;夏旖琪;胡圣辉;全鹏;王桂尧;杨兴山;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摩擦桩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设计步骤:
S1、确定摩擦桩的结构形式,该摩擦桩包括上桩(1)、下桩及设于上桩(1)和下桩之间的隔断模板,所述上桩(1)为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管桩,所述下桩为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传力结构段(3)、变截面结构段(4)及承载结构段(7),所述隔断模板包括外层隔断模板(9)和内层隔断模板(10);
S2、根据摩擦桩的结构形式及桩侧与桩端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确定上桩(1)的桩侧摩阻力传递函数τ1(z)、下桩的桩侧摩阻力传递函数τ2(z)和下桩桩端阻力传递函数fa(s下端),并建立上桩(1)和下桩的承载关系,从而得到上桩(1)承受的竖向载荷F上及下桩承受的竖向载荷F下;
S3、确立上桩(1)和下桩的变形协调关系,并通过建立摩擦桩的桩顶承载与沉降变形方程组求解得到摩擦桩的几何参数,包括上桩(1)的桩长l上、下桩中承载结构段(7)的桩长l下、上桩(1)的外径D外、上桩(1)的内径D内及下桩中传力结构段(3)的桩径D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桩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上桩(1)和下桩的承载关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P下=απ(D外/2)2fa(s下端)
式中,F上为上桩(1)承受的竖向载荷;F下为下桩承受的竖向载荷;l上为上桩(1)桩长;l下为下桩中承载结构段(7)的桩长;l=l上+l下,l为总桩长;u上为上桩(1)的外径周长,u上=πD外,D外为上桩(1)的外径;u下为下桩中承载结构段(7)的外径周长,下桩中承载结构段(7)的直径与D外相同;F=F上+F下,F为上桩(1)和下桩共同承担的上部结构产生的竖向载荷;P下为下桩的桩端阻力;α为下桩桩端阻力修正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23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