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收多组分高浓度小流量间断有机废气有效成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2536.6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来所;达健;江厚月;李艳敏;王慧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047;B01D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组分 浓度 流量 间断 有机 废气 有效成分 方法 | ||
1.一种回收多组分高浓度小流量间断有机废气有效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㈠有机废气进入缓冲罐,维持缓冲罐在微负压状态,缓冲罐设置有压力及报警指示,前后都设有控制阀,根据系统压力进行调节;
㈡从缓冲罐出来的有机废气经风机进入一级冷凝器,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被低温气体冷却或冷凝后进入二级冷凝器,有机废气经二级冷凝器冷却或冷凝后进入三级冷凝器进行进一步冷凝,在二级和三级冷凝器中,设有冷冻介质供冷,有机废气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被冷凝下来,进入气液分离罐,冷凝液留在气液分离罐内;
㈢经三级冷凝器后的有机废气从气液分离罐回到一级冷凝器与进一级冷凝器的有机废气进行热交换,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进行变压吸附处理,净化后气体通过烟囱排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内的吸附剂吸附达到饱和时停止吸附,并用真空泵抽真空进行脱附,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三塔交替使用,并采用活性炭和分子筛混装吸附剂的方式以满足有机气体的多组分吸附,以实现净化后的排放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达到规定排放要求;
㈣经一、二、三级冷凝器冷凝后的有机物经气液分离罐分离后的液体进入储油罐,被吸附的气体经真空泵脱附后进入缓冲罐,然后经所述步骤㈡和㈢冷凝分离后进入储油罐储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回收多组分高浓度小流量间断有机废气有效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分高浓度小流量间断有机废气包括烷烃、烯烃、非甲烷总烃;浓度变化频繁,变化范围为100-90000mg/l;流量小且间断,其变化范围为10-10000m3。
3.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回收多组分高浓度小流量间断有机废气有效成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罐、风机、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三级冷凝器、气液分离罐、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真空泵、储油罐和污油泵;所述缓冲罐设有有机废气进口,所述一级冷凝器通过所述风机与所述缓冲罐有机废气出口相连,所述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和三级冷凝器依次相连后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液进口,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液体出口与所述储油罐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一级冷凝器的气体进口,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三吸附塔均采用活性炭和分子筛混装,所述第一吸附塔的进口连接所述一级冷凝器的气体出口,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的净化气排放口连接烟囱,所述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三吸附塔的气体出口经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缓冲罐的气体进口,所述储油罐上接有所述污油泵。
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多组分高浓度小流量间断有机废气有效成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底部接有管道至所述储油罐,所述储油罐上部接有管道至所述缓冲罐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25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