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痔疮出血症的中药止血散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3448.8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6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民 |
主分类号: | A61K36/489 | 分类号: | A61K36/489;A61P9/14;A61P1/00;A61P7/04;A61K3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痔疮 出血 中药 止血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中药制剂配伍的痔疮止血散,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肛肠科,痔疮出血症及下消化道出血症纯中药、内服止血散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肛肠科痔疮出血症,是临床一种常见病症,多发症,有十人九痔,九痔九出血之说,痔疮出血常伴与疼痛、痔核脱出等症并见,临床上要达到迅速止血,减少患者失血量,达到治疗目的。
其现有的常规治疗,口服、局部外用、西医静脉滴注及外科手术均不满意,口服、静脉给药副作用很大,止血作用时间短,远期效果不佳;外科手术止血,痛苦大,治疗修复时间长,经济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枝术的不足,从自然力度出发,提供一种纯中药内服、止血散剂及其制备方法,达到更快的治疗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痔疮出血症及下消化道出血症的纯天然中药、内服止血散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及配伍,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刺猬皮15―45份,百草霜10-15份,刺蒺藜25―50份,喜树果15-35份,槐米15-50份1。
一种治疗痔疮出血症的纯中药内服止血散及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成品刺猬皮切剪成3㎝×3㎝小块,除去杂质晒干,备用;刺蒺藜,喜树果均要壮实的成熟上等果实去除杂质,洗净晒干备用,槐米选含苞待放花蕾,去除杂质晒干备用。
用滑石粉炙炒刺猬皮:先将9倍于刺猬皮重量滑石粉,放入铁锅内烧炒,待滑石粉烧炒致藏温达到80-100℃时,放入被好干净块状刺猬皮,与锅内高温滑石粉同炙炒,炒致刺猬刺及全部皮层鼓爆为度,皮刺成性焦黄色,筛去滑石粉冷觉备用。
将备好的刺蒺藜,喜树果放入铁锅文火慢炙炒,待炒致全药焦黑成炭状即可,冷觉备用;另将备好的槐米单焙炒,放入铁锅内用微火慢慢焙炒,待焙炒成槐米成焦黄黑炭粒即可,冷觉备用。
将炒制好的备用药料,粉碎加工成黑炭状细粉末,搅混拌均匀,过滤200目;再用11㎝X14㎝透气小纱布棉袋分装,每袋装净药散粉剂50克一袋,封装备用。
使用方法与用量:使用时取本专利一袋(50克),加三倍的红糖,用100°的开水冲泡饮用,频饮频服,每日2-3袋。血糖高者直接用开水冲泡服,血止饮停,有覆杯而止之功。
药理作用:刺猬皮:中药化学成分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keratin);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collagen),弹性硬蛋白(elastin),脂肪等。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性味:味苦、甘,性平;归经:归胃、大肠、肾经;功效:化瘀止痛,收敛止血,固精功效;常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肠风下血,脱肛,痔疮,遗精,遗尿。
刺蒺藜:主要成分果实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即银椴甙(tilir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o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维生素C,还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过氧化物酶;种子含痕量哈尔满(harman),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acid)等;干果含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皂甙.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Harman)和哈尔明碱(Harmine),但不含皂甙。
剌蒺藜:性味苦辛,温;归肝、肺经;功效: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止血,止血不留瘀;治头痛,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瘰疬,生用行血,炒炭止血。
百草霜:其主要成分是硅酸、三氧化铁、三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等。性味:辛,温无毒。味辛,气平。归经入肝、肺、胃经。功能主治:止血,消炎,清毒散火。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消化积滞。止上下诸血,伤寒阳毒发狂,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民,未经黄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3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