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压焖井双重介质长岩心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4511.X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梁飞;司勇;任芳祥;张方礼;龚姚进;孙雷;梁宇;盛聪;林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 双重 介质 岩心 实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焖井双重介质长岩心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双重介质油藏,储层基质岩心孔隙度太小,采用常规标准短岩心开展气驱基质吸气条件,气驱基质与裂缝、微裂缝与主裂缝的渗流关系,驱油效率,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分别对采收率的贡献等实验研究,受实验测试系统岩心夹持器和连接管线中“死体积”的影响,驱替过程从基质向裂缝系统的渗流量的测试很难获得成功,也很难得到可行的实验结果。
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有技术中都使用短岩心进行实验,由于短岩心的基质的总孔隙体积不够大,不能提升流量测试的可靠性,也无法满足实验测试误差要求,对于基质向裂缝渗流对采收率贡献量的实验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测试方法可靠性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焖井双重介质长岩心实验方法,以达到提高实验精度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焖井双重介质长岩心实验方法,变压焖井双重介质长岩心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组合长岩心;步骤2、饱和组合长岩心;步骤3、注第一介质驱替组合长岩心。
进一步地,采用多个基质岩心制备组合长岩心,步骤1包括:步骤1.1、测试基质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步骤1.2、对基质岩心进行人工裂缝制备,并测试经过人工裂缝制备后的基质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步骤1.3、将步骤1.2中的多个基质岩心依次首尾连接排列形成组合长岩心,每个基质岩心的长度为3mm~5mm,每个基质岩心的直径为25mm,组合长岩心的长度为900mm~1200mm,并使组合长岩心的基质孔隙体积和裂缝孔隙体积均达到实验可测的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步骤2包括:步骤2.1、在第一设定温度下对组合长岩心的两端进行抽真空,并在真空度达到0.01mmHg条件后,再对组合长岩心持续抽真空第一设定时间;步骤2.2、在第二设定温度下用死油饱和组合长岩心,并在常压下测定组合长岩心的孔隙体积;步骤2.3、将组合长岩心内部的死油提压至地层压力,同时再次测定组合长岩心的孔隙体积;步骤2.4、配置原始地层油,向组合长岩心注入该原始地层油驱替组合长岩心内部的死油,并使该原始地层油饱和组合长岩心。
进一步地,步骤3包括:步骤3.1、对组合长岩心进行衰竭开采;步骤3.2、注入第一介质对经过衰竭开采的组合长岩心进行驱替,记录本次的驱替产量;步骤3.3、待步骤3.2中驱替操作不再产出时,恒压焖井第二设定时间后,再次注入第一介质对组合长岩心进行驱替并记录本次的驱替产量;步骤3.4、待步骤3.3中驱替操作不再产出时,提高井内压力并恒压焖井第三设定时间后,再次注入第一介质对组合长岩心进行驱替并记录本次的驱替产量。
进一步地,步骤3.1包括:以2MPa/h的降压速度弹性开采至31.8MPa,并每间隔3MPa记录时间、产油量、产气量、组合长岩心的末端压力、组合长岩心的始端压力、环压和回压。
进一步地,步骤3.2包括:在压力降至31.8MPa后,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第一介质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一次驱替产量。
进一步地,第二设定时间为七十二小时,第一介质为地层水,步骤3.3包括:步骤3.3a、保持恒压31.8MPa焖井七十二小时后,继续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地层水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二次驱替产量;步骤3.3b、在步骤3.3a结束后,保持恒压31.8MPa焖井七十二小时后,继续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地层水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三次驱替产量。
进一步地,第三设定时间为二十四小时,步骤3.4包括:将井内压力提升至38.6MPa,恒压焖井二十四小时后,继续以第一速度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地层水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四次驱替产量。
进一步地,第二设定时间为七十二小时,第一介质为天然气,步骤3.3包括:保持恒压31.8MPa焖井七十二小时后,继续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天然气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二次驱替产量。
进一步地,步骤3.4包括:步骤3.4a、将井内压力提升至38.6MPa,恒压焖井七十二小时后,继续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天然气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三次驱替产量;步骤3.4b、恒压焖井七十二小时后,继续以向组合长岩心内注入天然气进行驱替操作,直至该次驱替操作不再产出,停止驱替并记录第四次驱替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4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