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5225.5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8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娟;吉艳芝;马文奇;冯万忠;汪新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龚颐雯;白海燕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鲜食 葡萄 全程 组合 滴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该滴灌肥根据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不同需求,运用滴灌技术将水溶性肥料运输到葡萄根部区域,本发明滴灌肥包括葡萄萌芽期所用的肥料、葡萄开花坐果期所用的肥料、葡萄果实膨大期所用的肥料、葡萄浆果期所用的肥料和收获后所用的肥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结合滴灌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灌溉水浪费、改善水溶肥品质及施肥与葡萄树体养分需求吻合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水增效的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
背景技术
葡萄是世界上四大水果之一,据FAO统计,2008年,世界葡萄园种植面积为740.8万hm2,占水果种植总面积的12.3%,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产量在世界水果中排名第四。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13年底,葡萄产量达到1155.0万吨,种植面积达到71.46万hm2,成为世界第二大葡萄主产国,产量仅次于意大利。但是,由于果农长期靠经验种植,片面追求产量,技术落后及粗种粗管现象颇为多见,造成葡萄园氮肥使用过量,肥料利用率低;部分区域养分投入比例失衡,整个生育期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能及时供应,施肥时期与葡萄树体养分需求吻合度差;果园缺乏有效灌溉技术,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但造成水的严重浪费,而且导致肥料的大量淋洗和流失,在降低肥效的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诸多现实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灌溉施肥是葡萄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土壤和树体养分的合理供应是保障葡萄高产、果品优质的关键环节。水肥耦合可在大幅度减少灌水量的同时提高肥效,节约用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目前,水肥一体灌溉技术成为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新技术。但是市场上的水溶肥种类不多,配方比例单一,且很多肥料水溶性较差,真正符合葡萄生长发育的专用肥却没有。
本发明通过大量调查和实验总结出葡萄在各个生长发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从而制定出合理肥料养分组合,使氮、磷、钾养分比例达到平衡,并且制定出合理的灌溉方式,使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提高,这样既能满足树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产量和品质,又能够减少果农的劳动强度,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分析,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肥料利用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水溶肥品质差及施肥与葡萄树体养分需求吻合度差等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鲜食葡萄全程组合滴灌肥,结合滴灌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灌溉水浪费、改善水溶肥品质及施肥与葡萄树体养分需求吻合度。
经本发明人研究表明,鲜食葡萄氮、磷、钾素吸收量均以膨大期最多,分别占总吸收量的37.2%、39.6%和40.5%。萌芽期钾吸收量高于氮、磷;膨大期的钾高于氮、磷;贮藏营养期以钾的吸收量最高为23.3%,氮、磷分别为12.1%和5.1%。
鲜食葡萄生物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成熟期达最高值。不同阶段氮和钾累积吸收量相当,磷的累积吸收量低于氮和钾。氮、磷、钾均在膨大期出现高峰。因此,鲜食葡萄施肥时,氮和钾在萌芽期适量投入,在膨大期要投入充足。果穗中氮素含量从萌芽期到花后这段时期下降较为明显,叶柄、果穗中氮素含量在花后趋于稳定。在整个生长季,叶片磷素含量变化波动较大,鲜食品种叶片磷素含量在幼果期之前下降,之后升高,至果实着色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又有所下降;叶柄和果穗的磷素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片较为一致,但波动较小。在整个生长季,树体各组织中钾素含量表现出叶柄﹥果穗﹥叶片的趋势;叶柄中钾素变化波动较大;果穗中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叶片中基本保持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52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肉植物龙鳞换盆用盆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组合光具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