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注采井间二氧化碳最佳混相压力及混相区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5367.1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8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皮彦夫;王洪卫;刘英杰;孙宁;李静;高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00 | 分类号: | G01L11/0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注采井间 二氧化碳 最佳 压力 区域 方法 | ||
1.一种测定注采井间二氧化碳最佳混相压力及混相区域的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使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不同孔喉条件下逐次接触达到混相来测试在不同孔喉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
(1)测试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完全接触条件下达到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P1;
(2)将上述最小混相压力P1作为回压,测试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填砂细管中即孔喉放大的情况下达到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P2;
二、根据实际储层的注入井到采出井之间的平面非均质性,测试该储层在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孔喉下的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的实际最小混相压力Pm,得到该储层的最佳混相压力P
(1)将P2作为回压,测试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中达到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得到二氧化碳与原油在实际微小孔喉中即接触基本充分情况下的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P3、P4、P5、P6…Pn,n为实际储层的不同渗透率的个数,P3、P4、P5、P6…Pn中最大的数值Pm即为储层的实际最小混相压力;
(2)比较P3、P4、P5、P6…Pn以及对应实际储层的破裂压力Po,确定该储层的最佳混相压力P,P为低于Po且为P4、P5、P6…Pn中的最大值;
三、将P作为回压,进行模拟井间混相驱实验,绘制二氧化碳混相驱区域分布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注采井间二氧化碳最佳混相压力及混相区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1)所述的测试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完全接触条件下达到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P1,具体测试方法是:
1、将最小混相压力测定装置中的供料系统、完全接触最小混相压力测试组件、气体计量器和液体计量器组装在一起;
2、设定高温高压可视化装置及恒温装置的温度;
3、打开含天然气原油恒压恒速泵及二氧化碳恒压恒速泵,向高温高压可视化装置中注入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通过含天然气流量积算仪及二氧化碳流量积算仪记录含天然气原油的注入量及二氧化碳的注入量,通过排液阀控制测试过程中的废液的排放;
4、通过高温高压可视化装置不断搅拌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
5、通过高温高压可视化装置的可视观测探头观察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的混相情况,确定该体系达到混相时的最小混相压力,即得到二氧化碳与原油在完全接触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P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注采井间二氧化碳最佳混相压力及混相区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2)所述的测试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填砂细管中达到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P2,具体测试方法是:
1、将最小混相压力测定装置中的供料系统、完全接触最小混相压力测试组件、细管最小混相压力测试组件、气体计量器和液体计量器组装起来,关闭排液阀;
2、关闭细管排液阀,调节细管回压阀,将该系统回压设定为P1;
3、打开细管排液阀及细管控制阀,利用细管控制阀控制该装置的启用及关闭,细管混相监测器用以监测填砂细管中的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的混相情况;细管压力监测器监测体系混相过程中的体系压力;细管回压阀控制该测试过程中的回压;细管排液阀控制测试过程中流体的走向及废液的排放;
4、将在高温高压可视化装置中达到混相的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注入填砂细管中;
5、通过细管混相监测器监测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在填砂细管中的混相情况,若体系没有达到混相,则提高二氧化碳的注入量即改变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的注入比例,直至在细管混相监测器中观测到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达到混相;
6、确定在上述情况下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体系达到混相时的最小混相压力,即得到二氧化碳与含天然气原油在孔喉放大条件下达到混相的最小混相压力P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53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