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模块及其信号输出端口、信号输出端口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5613.3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2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初旭;黄远军;许远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14 | 分类号: | H03K19/14;H03K19/00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及其 信号 输出 端口 保护 电路 | ||
本发明涉及光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模块及其信号输出端口、信号输出端口保护电路。本发明通过设置OC或OD保护电路,有效防止光模块芯片直接与主机侧的上拉电源HOST VCC连接,从而防止由于HOST VCC过大导致的光模块芯片被击穿损坏的问题。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通过设置反相电路使得OC或OD保护电路的输出与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保持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模块及其信号输出端口、信号输出端口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如信号丢失LOS信号的信号输出端口为一OD门电路,其输出端与主机侧(用于接收该LOS信号)的输入端连接,而主机侧输入端通常设置有上拉电源HOST VCC,而当HOST VCC光模块芯片中输出端上拉电压RX_VCC+VF(TVS diode的正向电压)时,会造成光模块芯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连接的主机侧输入端上拉电源HOST VCC大于光模块芯片中输出端上拉电压RX_VCC+VF(TVS diode的正向电压)时,造成光模块芯片的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外的保护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模块信号输出端口OC保护电路,包括,
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连接,用于接收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LOS;
上拉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输入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基极提供上拉电压;
第一晶体管T1,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射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集极为所述OC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主机侧的输入端口连接。
当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或低电平,当其输出为低电平时,第一晶体管T1截止,此时,由于主机侧上拉电源HOST VCC的存在,所述保护电路输出高电平;而当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时(通过将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经第一电阻R1与RX_VCC相连实现其高电平的输出),第一晶体管T1导通,由于T1的射极接地,此时,所述保护电路输出低电平。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C保护电路还包括,
第二晶体管T2,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射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T1的集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集极为所述OC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主机侧的输入端口连接;
第三电阻R3,设置在所述上拉电源及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之间,用于为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提供上拉电压。
增加了第二晶体管T2的作用是,使得保护电路的输出与光模块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保持一致;即,当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晶体管T1截止,所述第二晶体管T2的基极由于与上拉电源RX_VCC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因此,此时,其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第二晶体管T2导通,同样由于T2的射极接地,进而此时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第二晶体管T2的集极)为低电平;与所述光模块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口一致;同理,当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时(通过将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经第一电阻R1与RX_VCC相连实现其高电平的输出),所述第一晶体管T1导通,由于T1的射极接地,因此T1的集极输出低电平,进而第二晶体管T2截止,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口(第二晶体管T2的集极)由于与主机端的上拉电源HOST VCC连接而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得所述保护电路的最终输出与所述光模块芯片信号输出端口的输出信号保持一致。
所述第一电阻R1及第三电阻R3的阻值均为10k,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1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5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