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6043.X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9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晨晖;廖素华;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7/60 | 分类号: | G06T7/60;G06T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屈光不正 数字化影像 人眼 光源投射 验光 带状光 光带 水平运动过程 工作效率 眼科医师 运动过程 自动判断 弱视 诊断 屈光性 准确率 检影 反射 矫治 拍照 观察 | ||
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采用CCD图像采集装置对带状光光源投射人眼的水平运动过程进行拍照,并通过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来识别带状光光源投射光带和人眼反射光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角度,从而自动判断出人眼屈光不正的各种状态。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能够代替人工进行诊断,可以对人眼屈光不正进行有效的诊断,易于实现,对于家庭,该技术能方便家庭成员使用,随时观察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屈光不正,如有问题可及时就诊,给予矫治,避免屈光性弱视的发生;对于临床工作,该技术能提高眼科医师、验光师以及全科医师检影验光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眼屈光不正的诊断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人眼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全国中学近视的平均发病率高达60%~70%,屈光不正筛查主要设备是台式或手持式电脑验光仪和检影镜。
就屈光不正筛查场所而言,家庭是最好的场所,可以利用相关检查设备随时检查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的屈光不正,发现问题可及时就诊、矫治。就屈光不正筛查检查方法而言,检影镜验光是客观检查人眼屈光状态(正视、近视、远视和散光 )的常用临床眼科和视光检查方法,也是特殊群体(儿童、智障人士、高度屈光不正者等)的唯一有效屈光不正检查手段,是电脑验光所不能替代的,可是,该方法操作复杂、不易学习,导致眼科医师或验光师掌握好该技能较为困难。
开发一种既适合家用、又降低检影镜验光法检查难度的屈光不正检查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该方法和采用一种新的适用于临床与家用的人眼屈光不正诊断技术,该技术基于检影验光原理,具有视频显示眼底影动,影像识别程序辅助检查者(特别针对非专业人士)判断屈光不正诊断,可存储影像信息、传递诊断信息,使检查者更能直观、简准确地诊断人眼屈光不正,特别是针对老人、儿童、残障等沟通有障碍的患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的方法为: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一,将带状光光源投射到人眼上,驱动带状光光源沿水平方向运动,采用CCD图像采集对人眼拍照,连续获取多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
步骤二,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眼球反射光带重心识别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并放入眼球重心序列,包括以下内容:
对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二值化图像数据;
对眼球反射光带二值化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二值腐蚀图像;
对眼球反射光带二值腐蚀图像进行图像平滑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平滑图像;
对眼球反射光带平滑图像进行图像膨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膨胀图像;
对眼球反射光带膨胀图像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腐蚀图像;
对眼球反射光带腐蚀图像进行最大连通域处理,若最大连通域不存在,则丢弃该帧图像,若最大连通域存在,则可计算出该最大连通域的最小外接矩形,从而计算出该最小外接矩形的重心位置即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并放入眼球重心序列;
步骤三,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带状投射光带重心和最小外接矩形识别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和最小外接矩形顶点坐标,并将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放入光带重心序列,包括以下内容:
对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避位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避位处理图像数据,避位区域内的所有像素值置为0,避位区域将人眼眼球部分全部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60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