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6219.1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4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潘文杰;林叶春;陈懿;高维常;李洪勋;熊晶;殷坤勤;张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草 抑芽剂 施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草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的施用方法,属于烟草栽培农药使用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烟草是以烟叶为收获对象的作物,为提高烟叶产量及质量,在烟叶现蕾开花后必须去除其生长点,调控顶端优势,抑制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同时为了避免烟株叶腋长出腋芽,消耗养分,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在烟叶打顶后还必须及时去除腋芽。
我国目前烟草生产去除腋芽的方式为人工抹芽和化学抑芽,其中人工抹芽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且容易传播病害。化学抑芽是目前烟草上普遍采用的抑芽方法,具有省工省时,劳动强度小,生产成本低的优势。目前化学抑芽主要采用杯淋或者涂抹抑芽剂的方法,抑芽剂暴露在空气中,不仅不利于抑芽剂的有效吸收,同时也会增大抑芽剂的用量;如果施用不当,抑芽剂溅落在烟叶上,影响烟叶的安全性。抑芽剂施用后遇到降雨天气,在雨水的冲洗下,抑芽效果大大降低;而且抑芽剂也会附着在烟叶上或流入土壤,造成烟叶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烟草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用方法,能够避免不利天气对抑芽剂施用的影响,减少抑芽剂用量,提高抑芽效果,减小抑芽剂对烟叶造成的残留污染,改善烟叶品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采用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1)将抑芽剂均匀喷洒或涂抹于塑料袋内;或者将吸附有抑芽剂的棉球、海绵、棉布、纸张等抑芽剂载体,置于塑料袋内;或者将前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2)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开花阶段,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再用经步骤1)处理的塑料袋,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适当拴紧袋口,直到烟叶采收完毕。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用的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用纯净水稀释过的抑芽剂稀释液。
优选地,所述抑芽剂稀释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范围。
优选地,在步骤1)中抑芽剂每袋用量为10-15ml。
优选地,所述塑料袋厚度为0.018~0.020mm,长度为45-50cm,宽度为25-30cm,选用该种尺度的塑料袋能够有效的将烟株花序和小烟叶罩住,并能粘附足量的抑芽剂。
优选地,套袋后的烟株有效留叶数为烤烟品种常规打顶后的有效叶片数量,这样能在保证烟农收益的情况下,进一步的改善烟叶质量。
发明人指出:上述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是中国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的抑芽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于塑料袋内;或者吸附在棉球、海绵、纸张、棉布等抑芽剂载体上,并将其置于塑料袋内;或者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然后将塑料袋套在未打顶的烟株上。该种方式在烟株顶端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空间内的高温环境容易使抑芽剂雾化,有利于烟株顶部的叶片、花蕾等幼嫩组织对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的有效吸收,提高抑芽效果,避免抑芽剂的浪费,减少抑芽剂用量,降低抑芽剂对土壤、烟叶造成的残留污染。同时在使用时也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保障抑芽效果。
总之,本发明具有减工降本效果明显,抑芽效果良好,烤后烟叶质量改善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烟叶抑芽剂的施用技术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烟草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用方法的具体做法是:
实施例1:
1)采用纯净水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稀释至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范围,其中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中烟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的抑芽剂;
2)将稀释好的抑芽剂溶液均匀喷洒于塑料袋内部,每袋用量为10-15ml,选用的塑料袋厚度为0.018~0.020mm,长度为45-50cm,宽度为25-30cm;
3)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初花阶段,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再用喷洒或涂抹抑芽剂溶液的塑料袋,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适当拴紧袋口,直至烟叶采收完毕。
实施例2:
1)采用纯净水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稀释至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其中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中烟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的抑芽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6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