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7680.9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樊振丽;徐乃忠;申宝宏;胡炳南;刘见中;张刚艳;田锦州;崔锋;张玉军;刘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律言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李志男;李中奎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气 工程 布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炭开采工作中,煤层气的抽采都是利用煤层采动后的应力变化煤层采动后应力变化、岩层位移、破坏变形、裂隙增透等采动特征或人工增透技术的增透作用,抽采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煤层气(煤层瓦斯)。
目前,煤矿区煤层气地面钻井的布设参考了石油系统地面油气采集井网布设原则,一般以200~400m井间距布设地面抽采井,并没有与煤炭开采地表岩层移动规律相结合,易造成钻井的破坏与报废。煤矿井下抽采工程的施工位置,主要以定性的方式或者以简单的数字区间作约束,存在不科学、不可靠的问题,例如,采动区地面井的布设仍以非采动区地面钻井布设,进入采动区后这些钻井受岩层移动的影响发生井壁破坏、甚至报废等事故;某些矿区将顶板高位钻场布设在煤层顶板10~15m位置,这种空间布局由于没有充分避开采动应力集中的影响、垮落带及大的采动裂缝带,抽采效果差强人意,工程维护技术难度大、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煤矿开采学煤层采动影响基本原理,对煤层气抽采工程进行布设的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其能够提高抽采效果,便于对地面和井下抽采工程的维护,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包括:地面抽采工程布设步骤,观测、分析地表移动参数,计算采煤工作面地表移动范围,并根据计算结果在地表移动变形量较小的区域布设煤层气的地面抽采工程;
煤层顶板抽采工程布设步骤,根据覆岩破坏规律,确定垮落带和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并在垮落带上部裂隙带中下部布设煤层气的煤层顶板抽采工程;
煤层底板抽采工程布设步骤,根据底板采动破坏规律,确定底板破坏带的发育深度,并在下部完整岩层带中布设低位抽采工程。
较优地,所述地面布设步骤中包括:在地表沿煤层的走向方向和煤层的倾向方向布设测点,并根据采动过程中,所述测点的移动位置的大小,获取地表的移动参数。
较优地,所述地面布设步骤中,布设煤层气的地面抽采工程包括布设煤层气抽采钻井。
较优地,所煤层顶板抽采工程布设步骤包括,通过钻孔简易水文法确定垮落带和裂缝带的发育高度。
较优地,所述煤层顶板抽采工程布设步骤中,布设煤层气的高位抽采工程包括布设高抽巷和/或高位抽采钻孔。
较优地,所述煤层底板抽采工程布设步骤中,布设煤层气的低位煤层气的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工程包括布设底抽巷和/或低位抽采钻孔。
较优地,还包括本层位抽采工程布设步骤,在煤层中布设本层位煤层气的抽采钻孔。
通过利用煤矿开采学煤层采动影响基本原理,对煤层气抽采工程进行布设,不仅能够提高抽采效果,同时还便于地面与井下抽采工程的维护,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岩层受采动影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流程图;
图中,1-煤层气抽采钻井;2-下沉盆地;3-上部完整岩层带;4裂隙带;5-垮落带;6-煤层;7-底板破坏带;8-下部完整岩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岩层受采动影响后的变化做以介绍,如图1所示,煤层6在被开采后,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煤层6的顶板岩层发生移动、变形甚至破坏,煤层6的顶板100m范围左右,形成垮落带5和裂隙带4,裂隙带4之上为弯曲下沉带(即图1中所示的上部完整岩层带3),在地表形成下沉盆地2;底板则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形成底板破坏带7,底板破坏带7的下部为下部完整岩层带8。
如图2所示,一种煤层气抽采工程的布设方法,包括:地面抽采工程布设步骤,观测、分析地表移动参数,计算采煤工作面地表移动范围,并根据计算结果在地表移动变形量较小的区域布设煤层气的地面抽采工程。
较优地,所述地面布设步骤中,地表移动参数的获取可以采用在地表沿煤层的走向方向和煤层的倾向方向布设测点,并根据采动过程中,所述测点的移动位置的大小,获取地表的移动参数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直接通过采煤规程中的计算公式直接获得。还可以采用类比法,即与周围地质条件相同的矿井直接对比来获得地表移动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7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螺杆式抽油机
- 下一篇:一种调酸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