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式的自行车座管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8137.0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2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许荣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元渝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 |
代理公司: | 广东前海律师事务所 44323 | 代理人: | 黄桂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自行 车座 限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的自行车座管限位装置,其包含有:一座管组;一限位装置,其具有一束座,设于该座垫立管外的位移行程上,并与该座垫立管同步进行线性位移,该束座于位移后可有效卡制于该固定管的端缘面上使该座垫立管停止位移;一旋调迫紧装置;藉此,于该座垫立管的线性位移行程中,设置有各该限位装置及旋调迫紧装置,于该座垫立管移动直至该限位装置卡制于该座管端缘面而停止,以具有快速进行调整座高及限位的双重效果,同时又使该座垫立管可达到缩短位移行程的功效,且该旋调迫紧装置提供该限位装置具有无段式的微调定位功能,其旋调作业简单且快速,又为可适用于“油压式”及“油气混合式”的座高调整装置的座高限位使用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限位装置,特别是使用于自行车座管上,于调整座管高度时,可限制座管移动高度、缩短位移行程及快速高度调整功效者。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座管,主要位于车架的中央位置,提供一座垫立管可套接组设的部位,并于座垫立管上组接一座垫,则形成可供骑乘者的座位;一般而言,座垫立管组设于该座管内时,多可于其内进行线性位移,以达到座高调整的功能,如要调整座位高低时,则将座垫立管由该座管相对线性移动至所需高度时,再配合一定位组件使座垫立管定位于该座管内。
由于骑乘者每个人的体型各有差异,骑乘自行车时除选择车架的尺寸外,适当的调整座垫高度亦是极为重要的,其攸关骑乘者的踩踏力量传导效益及是否造成膝盖伤害;而最佳的座高位置,以最简易的量测方式,则是坐姿时的踩踏曲柄旋至最低位置时,膝关节角度量测约于25-35度间,此时的踩踏力量传导可产生最佳的力量输出,且可减少受伤的机率及减缓腿部的疲劳。
针对“高度调整”的座垫立管技术结构作进一步分析,目前于市面上常见具有座高调整的座垫立管技术应用,大致可归类为“油压式”、“气油压混合式”及“机械式”等三种,其中“油压式”系于座垫立管内以可线性位移的内管设于外管内,并配合油室及油路等相关配置以维持内、外管间呈可调或定位状态的切换者,此类结构如台湾第101209546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可快速调整高度的座垫伸缩器”;“气油压混合式”则为利用油室及油路等相关配置以维持内、外管间呈可调或定位状态的切换者;“机械式”则为以一般机构应用来达到内、外管间呈可调或定位状态的切换者。
于进行座垫立管座高的调整时,骑乘者必需多次调整座垫立管露出座管上方的长度,当露出长度越多时座高越高,且每次调整均需松开及旋紧座管及座垫立管间的定位组,骑乘者更需要每次跳上跳下试骑,直至调整到适当高度,因此调整座高的过程相当繁琐且复杂。特别当一单车有二位以上骑乘者使用时,则每个使用者于骑乘前均需花费时间及精力调整座高,无法快速完成调整作业,或简化座高调整流程,或快速恢复到前次使用的座高位置。
于此,业界研发出可快速调整座高的技术,主要于座垫立管及座管间设置具有段位卡制结构,让调整者可依手感震动段数知悉目前位置,以缩短调整时间。此类结构如台湾第102214198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座管构造(一)”,其包含有一座管,座管上端可提供一座垫安装,座管可穿设于车架的中柱立管内,中柱立管的上管口端设有一快拆束接件,座管可于中柱立管内上下升降调整座垫高度,调整后可藉由快拆束接件紧束中柱立管,以固定调整后的座垫高度;其特征乃在于:座管,其管身设有若干轴向排列的卡止组件,卡止组件一端得以凸出座管外管壁,卡止组件另一端与座管内管壁间设有一弹簧,弹簧将卡止组件往外推,令卡止组件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凸出座管外管壁状态;中柱立管,其管身上端设有一卡掣孔,卡掣孔恰对应于座管管身所轴向排列设置的若干卡止组件,可提供其中一卡止组件卡入卡掣孔中,中柱立管上端并设有一卡掣解除杆,卡掣解除杆一端形成一顶压端,顶压端恰对应于卡掣孔,顶压端并可伸入卡掣孔将卡止组件顶压往内缩沉以脱离中柱立管的卡掣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元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元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81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其芯片模块
- 下一篇:便携式设备的孔结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