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8232.0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欣;张海燕;曾国勋;谢润丰;郑利明;朱炯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83/04 | 分类号: | C09D183/04;C09D7/12;C09D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彭玲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包镍 纳米 颗粒 硅树脂 复合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是由碳包镍纳米颗粒和硅树脂组成,其中,所述碳包镍纳米颗粒在复合吸波涂层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0-6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镍纳米颗粒具有核-壳结构,镍核被碳壳包裹,碳包镍纳米颗粒呈类球状,直径为20-35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镍纳米颗粒中碳壳由5-7层有序碳层构成,碳层的层间距为0.34nm,与石墨002晶面的晶面间距相一致,碳壳厚度为1.70-2.38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厚度为1.5-3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石墨粉末和还原镍粉为原料,采用电弧放电法制备碳包镍纳米颗粒;
(2)以硅树脂为基体,将碳包镍纳米颗粒填入硅树脂中,混合均匀,得到涂层浆料;
(3)采用二甲苯作为溶剂加入到涂层浆料中,调节浆料粘度,搅拌均匀;
(4)向步骤(3)的浆料中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制备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石墨粉末和还原镍粉的重量比为2-4:1-3,反应腔内气压为10-60kPa,直流电压为20-60V,直流电流为100-150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石墨粉末和还原镍粉的重量比为4:1,反应腔内气压为50kPa,工作电压为22V,直流电流为150A。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混合的方式是先经过手工初步混合后,再采用三辊研磨机精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二甲苯的用量控制涂层浆料的粘度为800-1000cP,优选为900cP。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包镍纳米颗粒/硅树脂复合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固化剂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或乙二胺四乙酸,固化剂的用量为硅树脂用量的2-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82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摩高强度的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低VOC聚氨酯亮光清漆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09D 涂料组合物,例如色漆、清漆或天然漆;填充浆料;化学涂料或油墨的去除剂;油墨;改正液;木材着色剂;用于着色或印刷的浆料或固体;原料为此的应用
C09D183-00 基于由只在主链中形成含硅的、有或没有硫、氮、氧或碳键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涂料组合物;基于此种聚合物衍生物的涂料组合物
C09D183-02 .聚硅酸酯
C09D183-04 .聚硅氧烷
C09D183-10 .含有聚硅氧烷链区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
C09D183-14 .其中至少两个,但不是所有的硅原子与氧以外的原子连接
C09D183-16 .其中所有的硅原子与氧以外的原子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