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8298.X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0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春景;姜谙男;周朝伟;沙权贤;张广涛;孙宏伟;梁彩;郑晓冬;彭志川;林桂枫;刘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涂文诗;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耦合 稳定性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剪切状态和拉伸状态;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为极限等效塑性剪切应变或极限等效塑性拉伸应变;根据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确定所述材料单元耦合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值;根据所述渗透系数进行隧道的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高了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字处理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富水区隧道开挖是一个复杂的流固耦合过程,一直以来,地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并没有十分科学合理的方法,很多停留在以某点位移、塑性区大小的经验值或者整体的安全系数作为判断稳定性的依据。然而这样的判别不能完全反映出岩石在实际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危险性。
富水区盾构隧道围岩的整个的渐进破坏过程包含了弹性、屈服、破坏各阶段,其中伴随着复杂的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应力、损伤及破坏的不同单元状态会对渗透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传统流固耦合分析忽略不同单元状态渗透性的变化,因此带来很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流固耦合分析存在误差,准确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剪切状态和拉伸状态;
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
根据所述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所述屈服阶段以及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确定所述材料单元耦合过程中渗透系数的变化值;
根据所述渗透系数进行隧道的流固耦合稳定性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材料单元实际的应力状态点计算所述材料单元弹性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
将所述应力状态点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应力状态下的所述空间应力状态点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最稳定参考点沿罗德角方向到屈服面的距离与所述应力状态点沿相同罗德角方向到最稳定参考点的距离确定所述状态指标为
其中,所述ZSI为状态指标,所述O′B为空间应力状态点相应的最稳定参考点沿最不利路径到屈服面的距离,所述O′P为空间应力状态点在相同罗德角方向上到最稳定参考点的距离,所述τ'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材料单元的破坏临界点的等效塑性应变值确定所述材料单元的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的状态指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8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