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9663.9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戈;庆增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F2/34;C08F2/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马赟斋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 进退 诱导 冷凝 操作 流化床 聚乙烯 工艺 | ||
1.一种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气相流化床烯烃聚合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器上部的扩大段上设气体循环管路,该气体循环管路依次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气冷却器后接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循环管路的压缩机下游设置一与循环气冷却器并联的旁通管线,所述旁通管线上设流量调节阀A,所述循环气冷却器在下游设流量调节阀B,该流量调节阀B位于旁通管线与循环气冷却器下游的循环管路连接处的上游,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工艺中,在由干式流化床模式开始进入诱导冷凝操作模式时,往反应器内持续注入冷凝剂,同时提高反应负荷,待循环气中冷凝剂含量达到3~4.5wt%后,调节两个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气体循环管路中的循环气分为两部分分别流经旁通管线与循环气冷却器后汇合再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使循环气中冷凝剂的撤热量逐渐增大,直至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反应负荷达到目标负荷,完成进入诱导冷凝操作,在完成生产后,停止注入冷凝剂,并退出诱导冷凝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线最多流过整个反应循环的30%的循环气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进退诱导冷凝操作时,在流量调节阀A和流量调节阀B的开度之和为100%的情况下,所述流量调节阀A和流量调节阀B之间的循环气流量比为25%:75%~1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进冷凝时,往反应器注入冷凝剂同时,并逐步提高负荷至设计值的90%;在反应循环气中冷凝介质含量达到4wt%后,在继续提高反应负荷并继续加入冷凝剂的同时,开始调整流量调节阀A和流量调节阀B的开度,此时流量调节阀A渐开,流量调节阀B的渐关,直至流量调节阀A和流量调节阀B之间的循环气流量比为25%﹕75%,继续提高反应负荷并继续加入冷凝介质,直至反应负荷提高至设计值的110%,冷凝介质含量占循环气含量5.5wt%;而后,继续提高反应负荷并继续加入冷凝介质,同时流量调节阀A渐关直至全关,流量调节阀B的渐开直至全开,继续提高反应负荷并继续加入冷凝介质,直至反应负荷提高至设计值的120%,冷凝介质含量占循环气含量6.5wt%,并维持在目标负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退冷凝时,停止向反应注入异戊烷,同时全停进反应的淤浆催化剂,10分钟后,停回收冷凝液返回流化床反应器,异戊烷逐渐通过回收系统回收反应器中的气体撤出流化床反应器;随着反应器内催化剂的逐渐消耗,反应负荷逐渐下降,反应器温度逐步下降,反应器入口温度逐步升高,以及随着异戊烷的不断减少,装置的上位机计算的循环气露点温度会逐步下降,在反应负荷逐渐下降的同时逐渐打开流量调节阀A直至开度为30%,同时关小流量调节阀B,使得循环气出口温度降低,保证流量调节阀B上游异戊烷继续液化被撤走,此过程流量调节阀A、B两阀开度之和始终为100%,在流化床反应器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点3℃以上时,部分终止反应,此时流量调节阀A渐关直至全关,流量调节阀B渐开直至全开,待循环气冷却器出口倒淋无雾状物排出时,反应已退出冷凝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进入冷凝操作的过程中,自开始向反应器内注入冷凝剂时,同时向反应器内逐渐增加催化剂的量直至反应负荷提至目标负荷;在退出冷凝操作过程中,停止注入冷凝剂,逐渐减少催化剂的量直至反应负荷降低至目标负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进入冷凝操作过程中,催化剂的注入速度与冷凝剂注入速度相当,冷凝剂注入速度为0.2~2.4吨/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扰动进退诱导冷凝操作的气相流化床聚乙烯冷凝态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进入冷凝操作过程中,保持反应参数稳定,同时逐步提高反应器的压力,直至升至反应压力比原来的反应压力多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96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