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果白色草莓种质的创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1037.3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9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赵密珍;袁华招;庞夫花;蔡伟建;于红梅;王静;王庆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色 草莓 种质 创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果白色草莓种质的创新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 果白色草莓新品种选育。
背景技术
草莓(Fragariaspp.)为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约有20个种,有2x、4x、6x、8x等倍性, 但只有其中一个8x种凤梨草莓(F.ananassaDuch.)因其商品性好被广泛栽培,其它均处于 野生状态。
草莓浆果芳香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的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一直以来在国际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草莓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成为我国 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草莓鲜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食味品质, 而是希望有丰富的感官品质。现代大果栽培草莓品种的果色均为红色系列,色彩单一,而处 于野生状态的低倍性草莓种中有白色草莓,但果实小仅1至2g,缺乏商品性,因此,创造大 果白色草莓新种质和培育白色大果优质草莓新品种,其市场前景广阔。现有草莓新品种选育 的方法多为栽培种品种之间的杂交,这种方法很难获得果实颜色除红色系外的其他色系如白 色系的品种,因此,创新建立大果白色草莓种质的方法以及选育商品性好的白草莓品种具有 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野生白草莓果实小的不足,给出一种白色草莓的种质创新方 法,通过这种方法创制的白色草莓新种质具有果大、质优、抗病、抗逆等优点,既为白色草 莓的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也可直接用于大面积栽培。
技术方案
本发明给出的白色大果草莓的种质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以果大、风味酸甜栽培种草莓品种“丰香”为母本,以原产我国云南的野生白果黄 毛草莓品种“白泡”为父本,进行杂交;
(2)对杂交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并催芽培养;
(3)子代培养;
(4)对子代进行筛选,选择白色、果大、风味香甜的单株,即为大果白草莓种质。
所述的一种白色大果草莓的种质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杂交 果实上的种子用镊子取下,晾干后低温(5℃)贮藏2周,后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2至3次, 然后接种在经过消毒的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接种完成后,用浓度为0.1%秋水仙素溶液滴于 滤纸上将滤纸弄湿润为止,后将培养皿封口,放培养室中催芽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2~26 ℃,光照强度为3000lx,光照时间14h/d。
所述的一种白色大果草莓的种质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进行的杂交, 即为人工去雄、授粉、套袋,当杂交果实呈90%红时,即可剪下取种。
所述的一种白色大果草莓的种质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进行的子代 培养,即当步骤(2)中的种子萌发成2片子叶,胚根长约0.5cm时进行移栽,移栽基质为 70%草炭+15%珍珠岩+15%蛭石,移栽后的第1周用厚0.3mm薄膜密封保湿,期间每天揭膜 透气2~3次,每次3~5分钟,环境温度控制在15~25℃。
所述的一种大果白色草莓种质的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进行的子代 筛选,即为选择子代果实为白色、果大的单株,后进行田间扩繁、常规种植,并进一步对其 结实率、果形、风味、抗逆性等选择与栽培种“丰香”相近或更好的性状。
有益效果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项目通过种间远缘杂交和系统选择综合了两个亲本的目标性状,其 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培育得到的“FB02”白色,果大,平均单果重13.4g,风味甜香,符合 我国大众消费习惯;
2、本发明中对杂交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克服不同倍性种间杂交后代结实率差的问 题,可有效地获得目标品种。
3、运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国内野生草莓资源,培育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草莓 新品种。这种新的草莓品种具有白色、大果、味甜香、抗性强,适宜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丰香
图2白泡
图3FB02
具体实施方法
1、杂交亲本的来源与特征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1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木茎段快速繁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二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