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杜仲剥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1313.6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秦金锁;范辉;丁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7/00;A01G13/00;A01N43/9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杜仲 剥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杜仲剥皮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可以促进杜仲剥皮和促进杜仲新皮生长的方法。
技术背景
杜仲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在我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的二十七个省均有栽培。杜仲皮是我国特产的名贵中药材和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具有强筋骨、补肝肾、久服轻身耐老等作用,为中药上品。杜仲为工业、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珍贵资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历来常用的杜仲剥皮技术,是将杜仲树皮按需要全部剥下,杜仲林随后死去;另一种方法是剥取杜仲2/3的树皮,但增产效果不明显,人们很少应用。究其主要原因,是剥皮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还不完善,人们在剥皮保树操作过程中,不知道要保护好剥皮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因而破坏了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所致。传统的杜仲剥皮方法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
自古以来杜仲生产周期长,十五年以上才伐树剥皮,一次性利用;即所谓的“杀鸡取卵”。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杜仲产皮量,缩短利用周期,取得了较大进展。杜仲剥皮后存在再生皮生长缓慢,皮薄售价低,药效低等现象,不利于杜仲早期利用。我国北方较干旱,杜仲剥皮后容易失水而死亡;南方多雨,剥皮后易形成霉变,使杜仲剥皮后不容易再生,继而整株树死亡,造成了我国珍贵杜仲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专利ZL201210182395.2中公开了一种杜仲剥皮的方法及促进新皮生长的方法,第一步、配制营养素:营养素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配制而成,6-苄氨基腺嘌呤15~40份,赤霉素15~40份,吲哚-3-乙酸10~30份,维生素B25~15份,维生素B125~20份,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加工成粉末状营养素待用,使用时,先将粉末状营养素用75%酒精溶解,每10g粉末状营养素加酒精50ml,再用纯净水配制成浓度为30mg/kg~500mg/kg的营养素水溶液;第二步、环剥时间:主干剥皮在每年的5月上旬到8月下旬,剥皮时间选择阴天,晴天则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每年可全部剥皮一次;第三步、环剥方法:首先用锋利的芽接刀或电工刀在选剥皮树段上、下两端横割一圈,剥皮树段长度2~300cm,然后在两横刀之间垂直纵割一刀,刀口深度以能割断树皮又不伤木质部为准,最后从纵横刀口交接处用刀柄撬起树皮,左右均匀撕剥,将树皮剥掉,手和工具切忌碰到剥面,确保剥面卫生;第四步、剥面的保护:剥皮后,向剥皮后的剥面上均匀喷施一层第一步中的营养素水溶液,然后迅速用塑料薄膜进行包扎,保持剥面的湿度,环剥部位上部要紧包扎,以免日后下雨渗水,下部稍松,30~40天后解开塑料薄膜。这种杜仲皮的环剥方法常常会出现刀口深度伤及木质,而且在环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剥面不卫生,剥皮过程比较费力的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到杜仲树的存活。
综上所述,研究出一种方便快捷、剥皮效果好、促进新皮生长的剥皮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杜仲在剥皮过程中的卫生问题以及剥皮后的杜仲存活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杜仲剥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配置营养液:营养液由下列重量组分的原料甲硫萘乙酸20~40份,芸苔素20~40份,吲哚乙酸15~30份,苄氨基脉嘌呤18~38份,将上述这些材料混合均匀,加工成粉末状待用,然后用2%~3%的酒精进行溶解,每10g粉末状营养素加酒精50ml,再用纯净水配制成浓度为50mg/kg~450mg/kg的营养素水溶液。S2:剥皮的时间: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选择在阴天剥皮,晴天在下午5点以后进行,每年可剥皮2~3次。S3:剥皮的方法:首先用厚度检测仪对需要剥皮的杜仲树进行测量,测出皮厚,然后用酒精消毒过的美工刀或芽接刀,刀头露出部分调节为杜仲树的厚度,沿树干方向上下横向割一刀,上下之间的间距为50~100cm,在两横向刀口边缘垂直割一刀,然后把横向上刀口铰接处用刀柄将树皮翘起,用手均匀的将树皮往下拉,直至树皮脱落树体。最后在剥皮的地方喷上一层营养液,用透气的塑料薄膜包裹住,一个月后解开塑料薄膜。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3中横向割刀的长度为5~10cm。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1中营养液的重量组分为甲硫萘乙酸25份,芸苔素30份,吲哚乙酸20份,苄氨基脉嘌呤20份,将上述这些材料混合均匀,加工成粉末状待用,然后用2.5%的酒精进行溶解,每10g粉末状营养素加酒精50ml,再用纯净水配制成浓度为150mg/kg的营养素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未经丹阳市中药材科技发展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1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盆景种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人力简易修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