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1468.X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9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多田纯一;成岛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3B1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庚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07 | 代理人: | 李伟波;李永虎 |
地址: | 314112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驱动 装置 摄像头 电子设备 | ||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架、与透镜支架连接、对透镜支架进行驱动的驱动轴、对透镜支架和驱动轴进行收纳的框架,所述框架带有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连的第三侧面;所述驱动轴嵌夹住所述透镜支架,并被安置于第二侧面的反向一侧;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的角部中分别形成引导部位,在所述透镜支架上,与所述引导部位对应、并分别形成的被引导部位各自与所述引导部位连接,所述框架在引导部位之间嵌夹住透镜支架,起引导作用;配置有透镜驱动装置的摄像头装置,配置有摄像头装置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可缩小对接透镜中心和驱动轴方向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与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中配置有微型摄像头。这种微型摄像头中有些可自动对焦。自动对焦类型的微型摄像头内设置了用于驱动镜头的镜头驱动装置。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与这款透镜驱动装置相关的过往案例。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JP2010-243985号公报)展示了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即包含两大工艺,一项工艺是利用开口部位将透镜驱动单元收纳在框架单元的收纳部位中,在支撑部位中支撑起驱动轴;另一项工艺是将封盖部件安装在框架单元上,对开口部位进行遮盖,并在驱动轴上对压力焊接部位进行压力焊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JP2006-235583号公报)展示了具有以下特征的透镜驱动装置,即该透镜驱动装置配有安装在摄像传感器上的基座部件、安装在前述基座部件上的遮盖部件。在基座部件和遮盖部件之间,在可移动的状态中,在轴方向上可支撑起透镜的透镜单元中,支撑起透镜或透镜支架的同时,在遮盖部件上还安装有滑块,可在轴方向上移动。
在前述的过往案例中均应用了压电促动器,通过压电促动器对透镜框架或滑块进行驱动。透镜框架或滑块与压电促动器进行摩擦接触,从而被支撑起来。
但是,在前述过往案例中,均从透镜框架或滑块起向嵌夹透镜中心的驱动轴反向一侧延伸轴臂,并在该轴臂上设置引导轴,通过在引导轴上嵌合透镜框架或滑块,支撑起透镜框架或滑块的驱动轴的反向一侧。
因此,在前述的过往案例中,存在对接透镜中心和驱动轴的方向变得明显,无法将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可缩小对接透镜中心和驱动轴的方向范围,实现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配置有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架、与透镜支架对接、对透镜支架进行驱动的驱动轴、收纳透镜支架和驱动轴的框架,框架带有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连的第三侧面;驱动轴嵌夹住透镜支架,并被安置于第二侧面的反向一侧;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的角部中分别形成引导部位,在透镜支架上,与引导部位对应、并分别形成的被引导部位各自与引导部位对接,框架在引导部位之间嵌夹住透镜支架,起引导作用。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配置有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架、与透镜支架对接,对透镜支架进行驱动的驱动轴、收纳透镜支架和驱动轴的框架,框架带有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连的第二侧面、与第二侧面相连的第三侧面;驱动轴嵌夹住透镜支架,并被安置于第二侧面的反向一侧;另外,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形成相互对向的引导部位,在透镜支架上,与引导部位对应、并分别形成的被引导部位各自与引导部位对接,框架在引导部位之间嵌夹住透镜支架,起引导作用。
从最佳角度来看,至少在引导部位和被引导部位的一端形成凸起于另外一端的凸起部位。
从最佳角度来看,驱动轴应被固定在振动部件上,利用驱动轴和振动部件构成压电促动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14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