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硫元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2219.2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7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童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青松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元素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对二硫化钠还原反应得到的含硫元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中的硫化物包括硫代硫酸钠、硫化钠及存在于悬浮物中的可溶性硫化物。含硫化物的水多呈现黑色,且有刺激性的臭味,这主要是由于硫化氢气体不断从水中释放所致。水中的硫化物容易水解,以硫化氢形式释放到空气中,被人大量吸收后马上恶心、呕吐,甚至会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等,发生强烈的致毒感。如果长期饮用含硫化物较高的水,会造成味觉迟钝、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毛发生长不良,严重时发生衰竭和死亡。
中国专利CN103420472A公开了一种含硫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含硫有机废水与一种含单质氧的气体混合通过一个湿式氧化反应器,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把废水中的硫氧化成硫酸根,处理后废水中加入钙离子或钡离子,使硫酸根沉淀。但是此方法的成本高、且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除硫效果好的一种含硫元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硫元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含硫元素的废水进行过滤,除去固体杂质;
(2)将步骤(1)所得的废水加入搪玻璃釜中,并向废水中加入酸,得反应液,将反应液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3)将步骤(2)的反应液反应生成的气体,用溶液吸收;
(4)继续往步骤(3)所得的反应液中加酸,使其呈酸性,搅拌反应液,使其放出气体,得酸性反应液;
(5)调节步骤(4)所得的酸性反应液的PH到7,得中性溶液,再对中性溶液进行压滤。
优选地,步骤(1)中用过滤网或管道过滤器对含硫元素的废水进行过滤。这样对废水进行初步过滤,滤除废水中的漂浮物或固体杂质。
优选地,步骤(2)中向废水中加入酸直至反应液的PH值为7。废水中含有的硫元素主要以硫化钠和硫代硫酸钠的形式存在,硫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这步反应比较快;而硫代硫酸钠遇酸分解生成硫化沉淀与二氧化硫气体,此步反应比较慢。而硫化氢气体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化沉淀。当反应液的PH值为7时,即废水中的硫化钠已反应完。为防止反应放热过快引起危险,加酸的时候应缓慢滴加。
优选地,步骤(3)中将步骤(2)生成的气体用硫酸铁溶液进行吸收,然后再将经硫酸铁溶液吸收的气体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进行吸收。为防止步骤(2)中硫化氢气体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不完全,将步骤(2)生成的气体用硫酸铁溶液吸收,其中硫酸铁溶液中的三价铁将硫化氢氧化成硫沉淀,以除去硫化氢气体。再将经硫酸铁溶液吸收后排除的气体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吸收除去二氧化硫。
优选地,步骤(4)中的反应液搅拌反应1-2小时后,对反应液进行加热,赶出反应液中溶解的气体,并将逸出的气体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吸收。在步骤(4)中快速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酸性,此时硫代硫酸钠遇酸分解生成硫化沉淀与二氧化硫气体,为减少二氧化硫气体在反应液中的溶解度,对反应液进行加热以赶出反应液中溶解的气体。
优选地,向步骤(4)所得的酸性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7。因步骤(4)所得的反应液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此时向其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并向反应液中鼓入空气,碳酸钠和二氧化硫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
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的酸为硫酸。
优选地,饱和的碳酸钠为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配置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因40℃时饱和碳酸钠的吸收性较强,可以析出亚硫酸钠副产。
优选地,步骤(4)中的反应液搅拌反应1-2小时后,将反应液加热到50-60℃,赶出反应液中溶解的气体。将反应液加热到50-60℃,有利于二氧化硫气体被赶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一种含硫元素的处理方法,能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所含的硫化钠和硫代硫酸钠,且不产生新的污染物质。本发明一种含硫元素的处理方法在处理含硫元素污水中所产生的废气都被吸收,减少了废气的排放。本发明一种含硫元素的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所使用的原料较便宜,能耗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含硫元素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青松,未经童青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2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