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余碳五脱除碱性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4771.5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8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忠;曹强;赵金男;叶军明;方玲;陆鑫;孙俊;瞿卫国;夏蓉晖;徐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12 | 分类号: | C07C7/12;C07C9/18;C07C13/10;C07C11/10 |
代理公司: | 31213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 抽余碳五 碱性氮 脱除 固定床反应器 树脂床层 聚合副反应 无废水排放 反应压力 废水处理 双重功能 质量交换 质量空速 循环水 脱氮 逆流 水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余碳五脱除碱性氮的方法。该方法将抽余碳五通过由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水构成的固定床反应器;所述水为由上至下的循环水,其水面高过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构成的树脂床层;抽余碳五由下至上逆流进入树脂床层进行碱性氮脱除;所述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交换容量为3~5.5mmol/g,质量空速为3~15hr‑1;反应温度为5~50℃,反应压力为0.1~0.6MPa。本发明通过将抽余碳五通过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水构成的固定床反应器,实现了脱除碱性氮和废水处理的双重功能。具有工艺简单、无废水排放、脱氮精度高和可以有效阻止聚合副反应及物料无损失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抽余碳五脱除碱性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过程中副产相当数量的碳五馏分,目前碳五馏分最有价值的综合利用是在碳五分离装置中,通过萃取精馏分离制取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间戊二烯、异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三种双烯烃。碳五馏分萃取精馏分离双烯烃前,必须先将一部分含有碳四轻烃的碳五物料分离出来,这部分物料约占碳五馏分总量的20wt%左右;此外在精馏过程会有碳六馏分分出,这部分物料约占碳五馏分总量的10wt%左右,工业上通常将这两种物料统称为抽余碳五。
在碳五分离装置中,为了尽可能减缓各种双烯烃的聚合,需加入少量的N,N-二乙基羟胺作为气相阻聚剂,在精馏中会有极微量的N,N-二乙基羟胺被引入抽余碳五中,而在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进行异戊二烯精制时,由于N,N-二甲基甲酰胺会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甲酸和二甲胺,自身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分解生成二甲胺、一氧化碳和水,因此采出的抽余碳五同样会引入微量二甲胺而呈现较强碱性。
抽余碳五可作为燃料及用作调和汽油。根据GB/T17930-2013车用汽油的规定,要求不含有水溶性酸及碱(GB/T259-1988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否则不能作为调和汽油之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余碳五脱除碱性氮的方法。该方法将抽余碳五通过装有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水构成的固定床进行脱除碱性氮,使抽余碳五满足用作调和汽油之用的水溶性酸碱要求。
以下是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
一种抽余碳五脱除碱性氮的方法,该方法将抽余碳五通过由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水构成的固定床反应器;所述水为由上至下的循环水,其水面高过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构成的树脂床层,抽余碳五由下至上逆流进入树脂床层进行碱性氮脱除;其中:所述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交换容量为3~5.5mmol/g,质量空速为3~15hr-1;反应温度为5~50℃,反应压力为0.1~0.6MPa。
上述过程所述的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交换容量最好为4~5mmol/g;质量空速最好为5~9hr-1;反应温度最好为10~42℃;反应压力最好为0.2~0.5MPa。
本发明的关键是将抽余碳五通过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水构成的固定床反应器,实现了碱性氮脱除和废水处理的双重功能,并且有效阻止了抽余碳五中所含的不饱和烃的齐聚反应。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基于N,N-二乙基羟胺和二甲胺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反应速率极快的酸碱反应,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抽余碳五脱碱性氮和废水处理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完成的设想。从理论角度来推测,认为抽余碳五中的碱性氮先溶解于水中,溶于水的碱性氮在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表面吸附,并通过快速的中和反应使碱性氮固化在树脂表面而得以脱除,同时水质得到了净化,无需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4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