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并行处理的分块交织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4934.X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池连刚;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民盛;王丽琴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并行 处理 分块 交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并行处理的分块交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接收端的并行接收的处理器个数N发送到发送端;
B、发送端在进行码块级联后,进入N个信道交织模块进行分块交织操作;
C、发送端将交织后的数据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数据后,并行处理数据;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B1、发送端在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首先进行速率匹配过程:先把数据信息送入子块交织模块,在该子块交织模块内进行内交织操作;
B2、对速率匹配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交织:在信道交织模块把数据比特送入N个并行交织器分别进行信道交织,在每个交织器内是一个行列交织器,执行按行写入,然后按列读出;
步骤B1包括:
B1-1:确定内交织的交织深度,即交织矩阵的列数为Csubblock,行数为Rsubblock,数据比特数D需满足D≤(Rsubblock×Csubblock);如果(Rsubblock×Csubblock)>D,那么将在矩阵起始部分填充ND=(Rsubblock×Csubblock-D)个伪比特,填充的伪比特为yk=<NULL>,k=0,1,…,ND–1;
B1-2:按每行从左到右的顺序,每行及每列从0开始把数据写入矩阵,如下所示:
B1-3:按照选定的内部列交织模式在该矩阵内部进行列交织,交织后的数据表示为:交织后如下所示
B1-4:按列从0行,0列开始进行比特收集和选择,跳过填充的伪比特,完成速率匹配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是在终端能力交互过程中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列交织模式为<P(0),P(1),...,P(Csubblock-1)>=<0,16,8,24,4,20,12,28,2,18,10,26,6,22,14,30,1,17,9,25,5,21,13,29,3,19,11,27,7,23,15,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2进一步包括:
B2-1:确定信道交织的交织深度,即交织矩阵的列数为那么矩阵的列从左到右为0,1,…,Cmux-1,其中为数据所占的符号数;确定矩阵的行数为Rmux=(Htotal·Qm·NL)/Cmux,其中Htotal为每层调制符号数,Qm为调制阶数,NL为传输的层数;
B2-2:定义R′mux=Rmux/(Qm·NL),矩阵的行从上到下计数为0,1,2,…,Rmux-1;按照(Qm·NL)个集合把数据输入向量写进矩阵(Rmux×Cmux),按照从0列开始,从0行到(Qm·NL-1)行增加的顺序,如下所示
B2-3:从矩阵(Rmux×Cmux)按列读出交织输出比特,信道交织后的比特为h0,h1,h2,...,hH-1,H为包含多个层传输的数据的矩阵的列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49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