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阴极X射线产生器的封装结构及其抽真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5182.9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2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蓝文厚;许艺腾;黄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能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16 | 分类号: | H01J35/16;H01J3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射线 产生器 封装 结构 及其 真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阴极X射线产生器的封装结构及其抽真空的方法。该冷阴极X射线产生器的封装结构,包含一冷阴极、一聚焦组件、一阳极靶材、一玻璃球管,其中该冷阴极、该聚焦组件、该阳极靶材顺序安装于该玻璃球管内,且该冷阴极的电子发射端面向该阳极靶材,该阳极靶材具有一斜面,以使所产生的X射线由一位于该阳极靶材与该聚焦组件的一X射线窗口射出,该冷阴极一连接第一引脚,该阳极靶材连接阳极引脚,其中,冷阴极的周围设有一钨丝,钨丝一接脚连接基座或冷阴极,另一接脚为专用接脚,钨丝仅在抽真空时有用,该玻璃球管的两支引脚连接于一倍压组件模块的输出端,两者再被一高压绝缘胶及一铅壳封住,除该X射线窗口例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冷阴极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特别是指一种阴极具有多重壁碳膜形成于金属为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而在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封装过程中,以内置的钨丝激发热电子,以加速的热电子撞击球管玻璃与阳极靶材的污染物,以加速抽真空。
背景技术
一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根据场电子发射量子理论产生场发射电子。场发射电子的基本原理为,于不施加电场时,一导体的电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方能有机会穿过势能垒(potential energy barrier)而到达真空侧。当施加一电场时,能带(energy band)发生弯曲,使得电子无需具有巨大能量便可穿过势能垒而到达真空侧。当所施加的电场增大时,电子所要穿过的势能垒减小,且所产生电流的强度增大。根据电磁理论,一物体的一尖端相较该物体的一钝端积聚更多的电荷。换言之,一物体的一尖端相较该物体的一钝端具有一更强的电场。因此,一场发射阴极(即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的电子发射部被设计成尖端形状,进而无需施加高电压便可产生一较强的电场。
目前,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通常是于一微波组件、传感器、面板显示器等等中用作一电子来源。电子发射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一场发射阴极(即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的组件结构、材质以及形状。场发射阴极是由诸如硅、金刚石及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等金属制成。这些材质当中,碳纳米管尤其重要,原因在于碳纳米管的开口极细且稳定、具有低的传导场及高的发射电流密度并且非常稳定。由于具有此等特性,碳纳米管非常适用于场发射阴极。因此,碳纳米管将极有可能取代其它材料而成为下一代场发射材料。
场发射阴极可用作一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例如X射线管)的一阴极。一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是封装一阴极、一电磁透镜光圈(electromagnetic-lens aperture)以及一阳极靶于一玻璃容器内。已知的热离子阴极氖管(thermionic cathode neon tube)可由碳纳米管取代。当于一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中利用一热离子阴极氖管时,约99%的电能被转变成热量。因此,须以冷却水冷却热离子阴极氖管。相反,碳纳米管可于较小的电场强度下发射电子束,因而将电能转变成电子束的效率高于热离子阴极氖管。另外,当于一X射线电子束产生器中使用碳纳米管时,无需使用冷却过程。
利用碳纳米管作为冷电子阴极以产生X射线电子束的技术首先于Zhou等人所提交的美国专利第6,533,096号。Zhou等人利用具纳米结构的材料作为阴极场发射的一发射源。此外,据Zhou等人宣称,可获得4A/cm2的电流密度。不过,该专利技术的起始电场约至3V/μm-5V/μm,在电流密度高于30mA/cm2时不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能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能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5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固性交联聚合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包含无机颗粒的生物质稳定悬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