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6781.2 | 申请日: | 2015-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2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唐晖然;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随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6039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油墨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组分:荧光粉2~4,溶剂I 28~32,聚酰胺树脂28~32,溶剂II 35~37,助剂1,其中所述荧光粉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稀土铽盐、碱和配体2,6‑二羟基苯甲酸在溶剂III中反应制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荧光油墨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准确称量一定量的荧光粉、溶剂I、溶剂II、聚酰胺树脂和助剂以及适量的玻璃珠于铁罐中,封口,置铁罐于震荡器分散25~35min,过滤制得。本发明的荧光油墨采用一种油溶性佳、亮度高的荧光粉,配方无苯无酮,在紫外光下发明亮绿色荧光,具有通用性好、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和环保等优点;且本发明的荧光油墨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有利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油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的荧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防伪技术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目前所用的防伪技术主要有防伪纸张技术、防伪油墨技术、防伪印刷工艺及包装技术等,其中防伪油墨技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防伪技术领域,应用面极广,主要包括紫外激发荧光油墨、日光激发变色油墨、热敏防伪油墨、化学反应变色油墨、智能机读防伪油墨等。
紫外荧光防伪油墨(以下简称荧光油墨)隐蔽性强,不易仿制,主要用于重要公文、有价证券、证件、货币、票证、标签、商标等的印刷和高级烟草、酒、药品、化妆品等的包装印刷,全国统一发票上的税务章大都采用紫外荧光油墨印刷,我国1990年版的100元人民币就已采用紫外荧光油墨进行防伪。
迄今,荧光油墨的研究和报道较多集中在胶印油墨,例如,北京印刷学院的杨寅等人采用无机荧光材料BaCaBO3F:Eu3+,Li+作为颜料,报道了一种荧光防伪胶印油墨,在紫外灯下发出红色荧光;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徐宝财等人采用自制有机荧光粉,报道了在紫外灯下分别显红、黄、蓝、绿色的胶印荧光油墨;天津科技大学的孟婕等人以铕配合物作为荧光粉,报道了在紫外灯下呈现明显红色荧光的胶印荧光防伪油墨,西安理工大学的蒲冬华进行了胶印荧光防伪油墨印刷适性的研究。在喷墨研究方面,北京印刷学院的魏先福课题组做了较多的工作,探究了不同助剂对紫外荧光喷墨油墨发光性能的影响,邬旭杰等人探究了蓝色荧光喷墨油墨稳定性。
当今市场上各类高级烟、酒、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名牌产品的防伪标记大多印在塑料薄膜包装上,需要大量使用凹印荧光防伪油墨,但相关研究及报道极少。杨江曾报道一类凹印荧光防伪油墨,使用甲苯等芳香烃溶剂,通过加热溶解荧光红GG\酸性曙红\荧光黄YG51等有机荧光材料质量分数达4.5%,并通过抗氧化剂的加入延长荧光材料的使用时间。但油墨绿色化的今天,苯类溶剂已经在油墨中限制使用,尤其禁止在与食品药品包装密切相关的凹印油墨中使用:根据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要求,溶剂残留总量须低于5.0mg/m2,且苯类溶剂不检出;而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则明确规定苯、甲苯和二甲苯不得用于食品包装油墨。目前,塑料软包装所用的环保类凹印油墨溶剂主要是醇酯类,对大共扼体的有机荧光材料溶解度有限,极大影响了其所制荧光油墨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稳定性好、荧光强度高的荧光油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油墨,按重量配比包括如下组分:荧光粉2~4,溶剂I 28~32,溶剂II 35~37,聚酰胺树脂28~32,助剂1;其中,所述荧光粉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稀土铽盐、碱和配体2,6-二羟基苯甲酸在溶剂III中反应制得一种白色的粉末,该粉末在紫外光下发明亮的绿光。
优选的,荧光粉2,溶剂I 30,溶剂II 37,聚酰胺树脂30,助剂1。
优选的,所述稀土铽盐为硝酸盐或氯盐,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随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随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6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前高温地热井地层压力的预测方法
- 下一篇:开弓训练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