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井高压水助沉的施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7280.6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良;王理想;袁芬;郑亮亮;卢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高压 水助沉 施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沉井施工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较硬地层中的沉井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沉井具有刚度大,承载力高、抗渗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城市大型地下构筑物和深基础最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当然沉井施工中仍然有着一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当下沉过程中,遇到砂土、砂砾石层或者砂卵石层时,经常会出现沉井难以继续下沉的问题,目前沉井辅助下沉的措施主要包括射水下沉法,触变泥浆护壁下沉法、压重下沉法等。目前使用的沉井射水下沉法使用的设备仍然为单侧射水设备,存在施工效率低,助沉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沉井高压水助沉的施工设备,对沉井射水下沉设备进行了改进,通过在刃脚内外侧预先安设钢管,借助高压水泵,在刃脚两侧冲刷土层,能够有效减少刃脚处的下沉阻力,增大沉井的下沉系数,并且助沉设备安装方便,在井壁内部不妨碍沉井的下沉施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沉井高压水助沉的施工设备,包括高压水泵、流通管道、钢管,在沉井井壁制作时,在井壁内两侧分布安设钢管,且钢管应沿着井壁均匀布置,布置间距为4m~6m,并且钢管应自上而下伸至刃脚处;每根钢管的上端口通过流通管道连接高压水泵,用于沉井遇到下沉受阻时,通过高压水泵向钢管内压入高压水破坏沉井刃脚内外侧的土体,减少下沉阻力。
所述钢管为不锈钢钢管,钢管上装有单向阀,钢管公称直径为40mm~120mm,钢管的出水口距离刃脚底端为100mm~300mm.。
所述流通管道材质为PVC或PRR材料,其内径应与所述钢管相匹配。
在砂土中,所述高压水泵向钢管内压入的高压水压为0.4MPa~0.6MPa;在砂砾石层中,高压水泵向钢管内压入的高压水压为0.6MPa~1.2MPa;在砂卵石层中,高压水泵向钢管内压入的高压水压为8MPa~20MPa。高压水泵的最高水压为助沉水压的1.5倍~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刃脚两侧高压水助沉,提高了传统助水下沉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沉井高压水助沉施工设备的主剖视图;
图2为沉井高压水助沉施工设备部署的左剖视图;
图3为刃脚处钢管示意图;
图4为高压水助沉所用钢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沉井高压水助沉的施工设备,包括高压水泵6、流通管道5、钢管。
在沉井井壁制作时,在井壁1内两侧分布安设钢管,且钢管应沿着井壁1均匀布置,布置间距为4m~6m,并且钢管应自上而下伸至刃脚2处;每根钢管的上端口通过流通管道5连接高压水泵6,用于沉井遇到下沉受阻时,通过高压水泵向钢管内压入高压水破坏沉井刃脚内外侧的土体,减少下沉阻力。
钢管为不锈钢钢管,钢管上装有单向阀7,钢管公称直径为40mm~120mm,钢管的出水口8距离刃脚2底端为100mm~300mm.。流通管道5材质为PVC或PRR材料,其内径应与所述钢管相匹配。钢管两端分别设有插口9和承口10(见图4)。
在砂土中,高压水泵6向钢管内压入的高压水压为0.4MPa~0.6MPa;在砂砾石层中,高压水泵6向钢管内压入的高压水压为0.6MPa~1.2MPa;在砂卵石层中,高压水泵6向钢管内压入的高压水压为8MPa~20MPa。高压水泵6的最高水压为助沉水压的1.5倍~2倍。
本发明所涉及的设备主要位于井壁及刃脚内,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①高压水助沉施工设备主要由高压水泵、流通管道、钢管组成。所需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在砂土中,高压水压宜为0.4MPa~0.6MPa;在砂砾石层中,高压水压宜为0.6MPa~1.2MPa;在砂卵石层中,高压水压宜为8MPa~20MPa。
③高压水泵的最高水压应根据所需助沉水压选定,宜为助沉水压的1.5倍~2倍。
④钢管为不锈钢钢管,公称直径为40mm~120mm,钢管的出水口8距离刃脚2底端100mm~300mm.。
⑤钢管上装有单向阀7,单向阀7的尺寸应于钢管匹配。
⑥流通管道5材质为PVC或PRR材料,内径应与所用钢管相匹配。
⑦在沉井井壁制作时,预先在井壁1内两侧分布安设钢管,钢管应沿着井壁1均匀安设,布置间距宜为4m~6m,并应自上而下伸至刃脚2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7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