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体击撞发生器及波浪力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7399.3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6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明;李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广明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F03B1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体 发生器 波浪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体击撞发生器及波浪力发电装置。属于海洋能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能源已成为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常规能源有限,且不可再生。人们正在着手开发各种新型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等等。尽管海洋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人类对波浪能的利用还是比较少的,波浪能是指液体表面波动所具有的能量,波浪能的能量受波高、周期以及迎波面的宽度的影响,因此对波浪能的收集方面的研发工作成为波浪能利用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漂浮式发电装置由于漂浮相对运动产生则较为困难,结构复杂,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待研究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体击撞发生器,该装置能通过球体撞击压电晶体进行发电。同时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球体击撞发生器的波浪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球体击撞发生器,所述球体击撞发生器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和安装在所述本体两端的压电晶体,所述的本体内设有可以自由滚动的球体。
所述的球体击撞发生器的内腔为直筒状。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球体击撞发生器,所述的球体击撞发生器包括中空的本体和安装在两端压电晶体,所述的本体内设有可以自由滚动的球体。
所述的球体击撞发生器的内腔为直筒状。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固定球体击撞发生器的固定装置。
所述壳体的外形为球形,所述固定装置的外形为与壳体相应的球形。
所述固定装置的球体表面布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球体击撞发生器的安装孔。
所述球体击撞发生器的固定装置与外壳内壁呈固定连接。
所述的波浪力发电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水中的锚,外壳与锚之间连接有转动装置。
外壳与锚之间连接有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球体击撞发生器包括中空的本体和安装在两端压电晶体,本体内设有可以自由滚动的球体。小球运动过程中会撞击两端的压电晶体,压电晶体受到挤压而产生电流,通过对微型压电晶体发电机有效利用,小球的运动而撞击微型压电晶体而转化为电能,结构简单稳定,有效的结合利用了波浪能和压电晶体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波浪力发电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球体击撞发生器分布在球体击撞发生器固定壳上的示意图;
图3:为球体击撞发生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固定壳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固定壳;3—外出线路;4—球体击撞发生器;5—总线路;6—分线路;7—转动装置;8—弹簧;9—沉水线;10—锚;2-1—安装孔;4-1—本体;4-2—微型压电晶体;4-3—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波浪力发电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波浪力发电装置包括外壳1,固定壳2,外出线路3,球体击撞发生器4,球体击撞发生器外接线路6,总线路5,外壳下方依次用沉水线9连接有转动装置7,弹簧8和锚10。
外壳1漂浮在海面上,随波浪摆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形状优选为球形,方便装置在各个方向转动,最大化的收集波浪带来的运动,外壳1也可为其他形状。同时外壳1起到保护里面的结构不受海水的侵蚀,能够正常运转。并在外出线路3出口处做好密封措施,防止海水进入到壳体内部。
球体击撞发生器4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4-1和安装在本体4-1两端的压电晶体4-2,本体4-1内设有可以自由滚动的钢球4-3。球体击撞发生器4的内腔为直筒状。
如图4所示:在外壳1内部设有与外壳1固定连接的固定壳2,固定壳2的外形为与壳体1相应的球形,固定壳2表面布满用于安装球体击撞发生器4的安装孔2-1。
如图2所示:多个球体击撞发生器4安装在内壳固定装置2上,如图3所示:内置于球体击撞发生器4的钢球4-3会在波浪的振动下在内腔中运动,从而撞击到安装在本体4-1两端的微型压电晶体4-2,微型压电晶体4-2受到钢球4-3的撞击挤压变形会产生少量的电量,相当于将等量的正负电荷分离,出现了电压。
在每个球体击撞发生器4都装有外接分线路6,用于把钢球撞击微型压电晶体4-2所产生的电流流出。然后用一个总线路5将各个并联或串联的分线路6连接起来,外接的外用电器3。
外壳1通过沉水线9与锚10连接,置于海中,沉水线9的总长度与海平面到海底的距离相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广明,未经李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7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服务小区改变期间向目标节点B提供反馈信息
- 下一篇:用于FinFET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