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鱼用绕线轮的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7611.6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9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新妻翔;生田刚;武智邦生;井上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用绕线轮 防水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防水结构(50)。本防水结构包括绕线轮主体(1)、卷筒(5)、第一抵接部件(51)以及第二抵接部件(61)。第一抵接部件具有第一主体部(53)以及至少一个圆环状的第一凸部(55)。第一主体部能够与绕线轮主体抵接。第一凸部从第一主体部突出。第二抵接部件具有第二主体部(63)以及至少一个圆环状的第二凸部(65)。第二主体部能够与卷筒抵接,且与第一凸部隔开预定的第一防水间隙(B1)地相邻配置。第二凸部从第二主体部突出,且与第一主体部隔开预定的第二间隙地相邻配置。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隔开预定的第2防水间隙(B2)地相邻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钓鱼用绕线轮例如双轴承绕线轮中,有的设置有防水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防水结构中,防水壁23a、28、31Bb以及凹环状的槽23b、26与筒状部23、罩部件24、第二曳力按压部件31B配合,从而形成迷宫结构(多个凹凸部连续地形成的结构)的包围壁。利用该迷宫结构的包围壁以多阶段的方式堵住从卷筒2与绕线轮主体1a之间的间隙侵入的水,从而防止水向曳力机构的控制部的侵入(参照第24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0530号公报。
在上述的防水结构中,利用迷宫结构的包围壁以多阶段的方式来堵住从卷筒2与绕线轮主体1a之间的间隙侵入的水。具体来说,通过分别针对筒状部23、罩部件24以及曳力按压部件31B设置多个防水壁23a、28、31Bb和多个凹环状的槽23b、26,从而形成迷路状的通路,来限制水向曳力机构的渗入。
但是,为了形成迷路状的通路,需要分别将筒状部23、罩部件24以及曳力按压部件31B形成为特殊的形状。即,不得不分别将构成迷宫结构的多个部件形成为复杂的形状。因此,在现有的迷宫结构中,难以确保各部件的成型精度和组装精度。
并且,在上述的防水结构中形成有凹环状的两个槽23b、26,上述槽23b、26形成水的释放通路。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侵入的水被暂时捕集在槽23b、26中,因此在卷筒旋转时,通过该旋转使捕集在槽23b、26中的水会越过防水壁23a和2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的钓鱼用绕线轮的防水结构。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钓鱼用绕线轮的防水结构包括绕线轮主体、旋转部件、第一抵接部件和第二抵接部件。旋转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以旋转轴心为中心旋转。第一抵接部件具有第一主体部以及至少一个圆环状的第一凸部。第一主体部能够与绕线轮主体抵接。第一凸部从第一主体部突出。第二抵接部件具有第二主体部以及至少一个圆环状的第二凸部。第二主体部能够与旋转部件抵接,且与第一凸部隔开预定的第一间隙地相邻配置。第二凸部从第二主体部突出,且与第一主体部隔开预定的第二间隙地相邻配置。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隔开预定的第三间隙地相邻配置。
在本钓鱼用绕线轮的防水结构中,第一抵接部件在第一主体部处能够与绕线轮主体抵接。第二抵接部件在第二主体部处能够与旋转部件抵接。这里,第一抵接部件的第一主体部与圆环状的第二凸部隔开预定的第二间隙地与圆环状的第二凸部相邻配置。并且,第二抵接部件的第二主体部与圆环状的第一凸部隔开预定的第一间隙地与圆环状的第一凸部相邻配置。进而,圆环状的第一凸部和圆环状的第二凸部隔开预定的第三间隙地相邻配置。
这样,在第一抵接部件的第一主体部形成第一凸部,在第二抵接部件的第二主体部形成第二凸部,由此,能够在第一抵接部件与第二抵接部件之间设置第一至第三间隙。由此,能够对侵入到绕线轮主体和旋转部件之间的流体进行防水。即,只通过在第一抵接部件的第一主体部形成第一凸部并在第二抵接部件的第二主体部形成第二凸部,就能够容易地实现防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7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电网诱虫器
- 下一篇:一种烟蚜的自然扩散接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