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8442.8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7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凌元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23 | 分类号: | B63C9/23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世权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边和游泳池,当人们溺水或因为脚抽筋等原因而发生的事故,或游泳人员发现自己快要发生事故时,如何精确定位事故人员,并快速、有效地将救生圈输送给事故人员,并且能同时发送给多个事故人员,能大大提高救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遇水能够迅速自动充气的救生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包括设有膨胀口和若干进水孔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有待充气救生设备和充气装置,所述待充气救生设备通过充气嘴和充气装置相连,所述充气装置设有若干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孔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将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抛入水中,水通过进水孔,流经进水通道,迅速进入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内遇水产生气体,气体通过充气嘴进入待充气救生设备,当待充气救生设备充气膨胀时,从外壳的膨胀口向外展开。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进水孔位于外壳的底面和/或侧面,所述膨胀口位于外壳的顶端;所述进水通道连接于充气装置顶端。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可有多个进水孔,加快了进水的速度,进而使得充气的速度加快,膨胀口位于外壳的顶端,可以便于待充气设备向外膨胀,不会阻塞在外壳内;进水通道连接于充气装置顶端可以是充气装置内的反应物料充分反应,不会在未反应完时溶液就从进水孔流出,造成浪费或者待充气设备充气不完全。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空腔内设有滤板,所述滤板将空腔分隔为上室和下室,所述上室内装有碳酸氢盐或碱盐,所述下室内装有碱盐或碳酸氢盐。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上室和下室内的反应物料分开放置,在没有水的状态下不会发生反应,便于保存,滤板又能够保证溶液通过,在遇水反应时,能够保证两室内的物料充分反应。碳酸氢盐具有遇热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碱盐极易溶于水,在溶于水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为碳酸氢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提供能量。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上室内装有碳酸氢盐,所述下室内装有碱盐。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上室装有碳酸氢盐可以在水进入充气装置时,首先溶解碳酸氢盐,溶有碳酸氢盐的水进入下室,碱盐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水中的碳酸氢盐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保证碱盐溶于水所产生的热能充分利用,不被浪费。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上室内装有碳酸氢铵,所述下室内装有氢氧化钠。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碳酸氢铵在20℃、干燥的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0℃便开始受热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氨气;且碳酸氢铵溶于水时不反应,但在碱性条件下迅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氨气。氢氧化钠溶于水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是一种强碱,能够迅速使水溶液变为碱性。当溶有碳酸氢铵的水溶液遇见氢氧化钠时,不仅溶解氢氧化钠产生的热量促使碳酸氢铵迅速分解,同时碱性条件也促使碳酸氢铵迅速分解,碳酸氢铵分解放出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氨气,是其他碳酸氢盐放出气体量的两倍,充气速度更加快速,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滤板孔径小于37.4μm。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碱盐和碳酸盐固体在没有水的干燥状态下无法穿过滤板的孔径而相互混合,从而保证了在干燥状态下充气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充气嘴与充气装置之间设有自弹开装置,所述充气嘴顶端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与自弹开装置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充气嘴顶端设有环状凸起,自弹开装置配合环状凸起设有凹槽,环状凸起能够卡合在凹槽内,随着待充气救生设备充气膨胀,环状凸起受到向上的牵引力越大,当待充气救生设备充气充满时,环状凸起受到向上的牵引力大于凹槽与环状凸起之间的摩擦力,充气嘴从自弹开装置内弹出,充满气的待充气救生设备完全从外壳内脱离。
本发明的一种遇水自充气救生装置,所述充气嘴内设有两闭合的弹性瓣膜,所述两弹性瓣膜能被动向内打开。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充气时气体向上的作用力将两闭合的弹性瓣膜顶开,气体进入待充气救生设备,但是弹性瓣膜无法向外打开,从而阻止了气体从待充气救生设备内向外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8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