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8978.X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0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石磊;王旭良;马军;邸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模型 管线 深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管线深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施工图快速建模:针对高精度图纸,快速搭建BIM管线模型;对管线标高不清、存在大量重叠的施工图,做第一次专业简单排布后生成BIM管线模型;
2)Navisworks碰撞检查:利用BIM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查,确定管线优化部位;
3)标高优化:明确核心筒位置、走道净空要求、各层梁底最低标高、特殊楼地面和屋顶标高,依据设计说明,优化重力管道、母线、桥架和风管的标高;
4)局部管线重排列:对可用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局部管线重排列,解决上下层管线之间存在的潜在软碰撞问题;
5)净空不足部位的管线调整:针对净空不足区域,从核心筒入手,先排列核心筒周围管线,然后放射性向四周扩散,逐步压缩管线高度,直至满足净空要求;
6)深化成果检查:遵循机电管线施工国家规范、管线设计说明、各参建方管线施工要求,参考标准图集,利用Navisworks进行二次硬碰撞检查,依据理论知识开展二次软碰撞识别,如果依据存在碰撞,则返回步骤3),如果依据不存在碰撞,则进行下一步;
7)管线深化出图:依据管线深化结果,嵌套图纸样板,输出管线深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89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