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9577.6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亮;朱黎明;李风生;胡绕;何伟;陆礼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8 | 分类号: | G01V3/08 |
代理公司: | 31214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径 大埋深 地下 管线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的地下管线中放置强磁体,采用导杆将所述主动磁源送至待测区域,之后在所述待测区域地下管线旁侧钻孔,在所述钻孔内放置磁传感器以测量所述主动磁源的磁场,根据得到的磁场数据分析从而判断所述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信息。本发明的优点是: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探测过程抗干扰强、探测结果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检测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线也日益增多,在地表附近敷设的浅埋地下管线已占据了几乎所有空间,而非开挖施工技术的日益发展,推进了地下管线向大埋深方向发展,但随之带来相应的维护难、定位难等多种问题。对于深埋管线,现阶段可以用陀螺仪法、信标示踪法等方法进行探测工作,然而陀螺仪法受限于其仪器自身尺寸问题,无法对小孔径地下管线进行探查,而信标示踪法则受自身发射源信号强度以及周围电磁场干扰等因素限制,无法对待测大埋深管线进行精确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检测方法,通过移动布置钻孔中的磁传感器位置,测量布置在地下管线中的主动磁源的磁场,根据得到的磁场数据分析从而判断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信息。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的地下管线中放置强磁体,采用导杆将所述主动磁源送至待测区域,之后在所述待测区域地下管线旁侧钻孔,在所述钻孔内放置磁传感器以测量所述主动磁源的磁场,根据得到的磁场数据分析从而判断所述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信息。
所述采用导杆将所述主动磁源送至待测区域是通过采用信标示踪法获取所述待测区域与所述地下管线的管口之间的距离,然后在导杆上进行标记,使所述导杆可根据所述标记所表示的距离将所述主动磁源送至待测区域。
将所述磁传感器放置到所述钻孔内邻近所述地下管线的位置,通过所述导杆移动所述主动磁源在所述待测区域内的位置,当所述磁传感器所测量到的所述主动磁源的磁场达到峰值后,所述主动磁源处于测量位置并保持静止,所述测量位置为所述地下管线中最接近于所述钻孔的位置。
所述在所述钻孔内放置磁传感器测量所述主动磁源的磁场是指,移动所述磁传感器在所述钻孔中的位置,根据不同位置时所述磁传感器所测量的主动磁源的磁场,判断所述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信息。
所述主动磁源为多个小强磁源的组合,多个所述小强磁源之间相互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集周期较短、投入成本较低、探测过程抗干扰强、探测结果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7分别为:地下管线1、导杆2、主动磁源3、钻孔4、磁传感器5、地面6、小强磁源7。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已埋设在地面6下方的地下管线1的精确位置信息,一般而言小孔径大埋深地下管线是指孔径小于3cm、埋深10m以上的地下管线1。检测地下管线1的精确位置信息是为了避免开挖施工触碰地下管线1而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在检测过程中具有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9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