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69975.8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8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清;傅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艾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焊接 板壳式 换热器 | ||
1.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换热板对主体(7)以及设置在壳体(1)上的板程换热流体入口、板程换热流体出口、壳程换热流体入口、壳程换热流体气相出口和壳程换热流体液相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对主体(7)安装在壳体(1)内,由换热板对(3)构成,所述的换热板对(3)由两块金属板通过焊接多个触点形成板程腔体,供板程换热流体流通,各换热板对(3)之间及其与壳体(1)之间形成壳程腔体,供壳程换热流体流通,所述的换热板对主体(7)为长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或螺旋圆柱体结构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的摆放形式为立式、卧式或倾斜摆放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体结构由多对相同尺寸的方形换热板对(3)平行排布而成;
所述的圆柱体结构由多对长度相同的换热板对(3)平行排布而成,不同位置的换热板对(3)的宽度变化呈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的趋势,形成截面呈圆形的换热板对主体(7);
所述的螺旋圆柱体结构为一对截面呈螺旋状的卷板换热板对(3),其整体呈圆柱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程换热流体入口和板程换热流体出口至少设有一对,当板程换热流体入口和板程换热流体出口设置一对时,为单股流换热;当板程换热流体入口和板程换热流体出口设置多对时,换热板对主体(7)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连接一对板程换热流体入口和板程换热流体出口,每个模块的板程中通过一股板程换热流体,实现多股流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对内部焊有焊缝,在板程腔体内形成弯折形流道,板程换热流体从板程换热流体入口流入后,经过折流,从板程换热流体出口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板对内部焊缝条数大于或等于1,当焊缝条数为1时,板程腔体为U型流道,板程换热流体入口和板程换热流体出口设置在换热板对同一端,板程换热流体从板程换热流体入口流至换热板对另一端后,反方向折流,从板程换热流体出口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当焊缝条数大于1时,各焊缝交错设置,板程腔体为蛇型流道,板程换热流体入口和板程换热流体出口设置在换热板对同一端或不同端,板程换热流体从板程换热流体入口流入后,经过多次折流,从板程换热流体出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体结构和圆柱体结构中,各换热板对(3)之间设有条形的换热板对固定件(2),换热板对固定件(2)上设有多个卡槽,所述的换热板对(3)的间距通过其在换热板对固定件(2)对应卡槽的位置控模型进行调节,根据各种工况下流体流量、压降要求以及流体物性清洁程度等要求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圆柱体结构中,所述的换热板对(3)两端的外沿设有舌片,通过舌片上的定位孔将换热板对(3)固定在壳体(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全焊接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还包括膨胀节(4),所述的膨胀节(4)设置在换热流体入口处,为弹性补偿元件,起到补偿轴向变形的作用;当换热板对主体(7)和壳体(1)由于温差和压力作用变形不一致时,吸收变形能,自动调节壳体(1)和换热板对主体(7)中的应力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艾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德艾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699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 下一篇:陶瓷窑炉上缓冷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