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孔隙和颗粒系统的计算机数字图像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0728.X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0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施斌;顾颖凡;顾凯;王宝军;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饶富春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石 孔隙 颗粒 系统 计算机 数字图像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岩石孔隙和颗粒系统的计算机数字图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输入图像和标准颜色;即通过光学显微镜拍照得到的砂岩薄片微观图像;岩石铸体薄片孔隙的颜色以蓝色为主,表现为普蓝CM、浅蓝CL、深蓝CD和绿色调CG;向上位机中输入其四个标准参考颜色:
CM=#00558C,CL=#007D9F,CD=#00245B,CG=#006B69;
步骤11:进行砂岩微观图像的二值化操作;在RGB颜色空间中,环氧树脂颜色为蓝色,颗粒的颜色为白色和黄色,根据它们不同的颜色区分图像中的孔隙和颗粒,对于图像中任一像素点,计算其颜色值P(R,G,B)与标准颜色X(R,G,B)在RGB颜色空间中距离:
d=|P-X|(1);
如果当前像素与步骤10中输入的任一标准颜色的距离d小于给定的阈值T,则当前像素点被识别为孔隙,反之则被识别为颗粒;对于岩石薄片图像,所述阈值T取60;
步骤12:针对步骤11中得出的二值化图像中杂点的去除,通过种子算法或扫描线种子算法来识别图像中独立的孔隙和杂点,具体步骤为:1)查找一个种子像素;2)在二值图像中查找与种子像素相连通的所有像素点,并将其记录下来;通过a,b两个种子像素点,查找出独立的两个区块A’和B’。识别出图像中各独立区块后,计算每个区块的面积,当区块面积小于给定最小孔隙阈值TA时,则将其识别为杂点并去除;
步骤13:对孔隙区块进行腐蚀运算,消除孔隙间通道,得到了两个独立的种子区块A’和B’;
步骤14:将腐蚀区域归并到邻近种子区块,并识别出两个独立的孔隙区域;
步骤15:获取孔隙识别结果;计算各区块的面积,将小于最小孔隙阈值的区块归并到邻近的大孔隙中,得到最终的孔隙识别结果;
步骤16:根据图像中颗粒形态、颜色和纹理特征区分出不同颗粒,用单像素的曲线划出颗粒间的边界手动操作来分割不同颗粒;采用步骤12至15方法进一步识别出各个颗粒;
步骤17输出颗粒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孔隙和颗粒系统的计算机数字图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的最小孔隙阈值TA取值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孔隙和颗粒系统的计算机数字图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14具体实现过程为:
步骤20:在图像中存在两个像素化的孔隙,孔隙之间通过直径为两像素的孔喉连接;
步骤21:运用腐蚀算法对孔隙进行两像素的腐蚀,孔隙边界向内收缩两个像素;
步骤22:采用种子算法识别出两个独立的种子区块A’和B’;
步骤23:应用归并算法,将被腐蚀掉的像素归并到相连通的最近种子区块上;
步骤24:识别出两个孔隙A和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07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