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色闭壳肌痕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70772.0 申请日: 2015-10-13
公开(公告)号: CN105360023A 公开(公告)日: 2016-03-02
发明(设计)人: 张扬;喻子牛;张跃环;李军;王富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
地址: 510301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色 闭壳肌 熊本 牡蛎 品系 制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中贝类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色闭壳肌痕熊本牡蛎 品系的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原产于东南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它是我 国华南沿海养殖贝类中的重要经济种,喜欢生活在近河口或附近有淡水注入的半咸水区域中 的中高盐海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江苏南通除外),包括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以往,学者们根据牡蛎贝壳颜色及其外套膜颜色差异性,先后培育出不同壳色、不同外套膜 颜色的牡蛎新品系(王庆志,2009)。虽然一些学者发现了牡蛎闭壳肌痕存在着颜色变化,但 是相关报道均为黑色、白色及其中间过渡颜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熊本牡蛎养殖业中没有优质新品系(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色 闭壳肌痕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为其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可能性。

经过发明人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熊本牡蛎中存在着极低比例金色闭壳肌痕个体,且 该颜色个体可以稳定遗传,这为金色闭壳肌痕牡蛎新品系研发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的金色闭壳肌痕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亲本筛选: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基础群,采用解剖手段,筛选出金色闭壳肌痕的熊本 牡蛎,再用色度仪对金色闭壳肌痕的金色色度进行评估,以金色色度在60-80的金色闭壳肌 痕的熊本牡蛎作为目标亲本;

b、子代培育:利用目标亲本作为亲本,进行子代自繁,采用常规单体养殖方法养成,直 至性成熟,检测子一代性成熟成体的闭壳肌痕颜色,以金色色度在60-80的金色闭壳肌痕的 熊本牡蛎作为目标亲本;

c、品系纯化:重复步骤b2-3次进行品系纯化(即以闭壳肌痕金色色度60-80为标准, 经过2-3代品系纯化),即获得金色色度可以稳定遗传(95%以上)的金色闭壳肌痕的熊本牡 蛎品系。

所述的亲本筛选中,亲本数量要求在10000个以上,确保初步筛选到的金色闭壳肌痕个 体数量在100个以上,防止自繁子代出现近交衰退;

所述的亲本筛选中,是以性成熟群作为选择群体,保证确定好亲本闭壳肌痕颜色后能及 时生产苗种。

所述的色度评估中,是以成体熊本牡蛎作为评估对象,色度要求不能过淡,但是也不能 过浓,确保为靓丽金黄色;

所述的子代培育中,子代数量要求在1万个以上,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率;

所述的品系纯化中,金色是可以稳定的遗传的,主要纯化的金色色度,使其看上去金黄 色色度一致。

本发明首次以闭壳肌痕颜色作为熊本牡蛎选育指标,进行牡蛎新品系培育。本发明不同 于对比文件1(曾志南、宁岳、祁剑飞、巫旗生,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 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410197671.1)和对比文件2(李琪、孔令锋、王卫军、 丛日浩、葛建龙、王许波,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410120162.9)。与本发明相比,对比文件1和2均是以牡蛎壳外表面颜色作为标准进行选 择的,而本发明是以熊本牡蛎壳内表面中闭壳肌痕颜色作为选择指标,进行选择的,二者间 选择标准完全不同,说明以上对比文件尚未对本发明原创性造成任何影响。

本发明首次利用熊本牡蛎金色闭壳肌痕具有上位效应的特性,结合金色色度作为衡量标 准,通过亲本筛选、色度评估、子代培育、品系纯化等技术手段,从而培育出金色闭壳肌痕 色熊本牡蛎品系。本发明获得的金色闭壳肌痕熊本牡蛎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商品价值高等 优点。本发明为熊本牡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途径,也为熊本牡蛎养殖业提供新的良种。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颜色闭壳肌痕熊本牡蛎品系,分别为黑色闭壳肌痕、金黄色闭壳肌很、白色闭壳 肌痕个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a、亲本筛选:于2013年5月上旬,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海洋经济动物试 验站,以成熟的湛江野生熊本牡蛎12000个体作为基础群,采用解剖手段进行金色闭壳肌痕 牡蛎亲本群体初步筛选,发现107个个体为金色闭壳肌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0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