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下管线跟踪的巡线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2485.3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葛彤;赵敏;王旭阳;庄广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1/20 | 分类号: | F16L1/20;F16L1/16;G01L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下 管线 跟踪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水下管线跟踪的巡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底管道埋设中管沟开挖普遍采用后开沟法,其主要形式是开沟机跨骑于海管上循管前进,并利用开沟机上的开沟装置在海管下方的海底上开出管沟。在海管检测等应用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是海底自行式潜水器跨骑于海管上循管前进,并利用搭载的检测设备对海管进行检测。在这些应用中,都需要一种装置提供以下功能:1)将开沟机限位在海底管道路由的一定范围内;2)测量管道与开沟机之间的相对位置;3)保护管道,避免管道与开沟机之间产生过大的挤压力。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808133U,公开(公告)日2014.09.03,公开了一种水下开沟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设置在本体框架下面的滑靴、设在本体框架上的喷冲装置、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声纳装置、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上层浮体、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抽吸装置、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喷冲装置、安装在本体框架上的数组对中装置,其中,上层浮体固定在本体框架和滑靴上;抽吸装置是由安装在本体框架后部的射流抽吸泵及通过轴承连接在本体框架上的吸泥臂和潜水电泵组成;喷冲装置是由通过轴承连接在本体框架上的喷冲臂和潜水电泵组成。该实用新型中的对中装置不能测量、调节管线与挖沟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故只能适用于拖曳式挖沟作业方式,无法应用于自行式海底挖沟作业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管线跟踪的巡线保护装置,对不同铺埋深度的管线进行跟踪,提高管线深埋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同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线进行有效的保护,并能应用于自行式海底挖沟作业。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限位机构、管线位置测量机构和测力机构,其中:限位机构分别与测力机构和管线位置测量机构相连;
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带有驱动机构的左限位单元和右限位单元,其中:升降机构的一端与开沟机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左限位单元和右限位单元相连,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左限位单元和右限位单元开合。
所述的管线位置测量机构包括:测量门、压紧装置及水平位置测量机构,其中:水平位置测量装置固定于测量门上,压紧装置与水平位置测量装置上下对应设置。
所述的测力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本体装置左右两侧的测力器。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限位机构实现对不同深度的管线铺埋和限位,通过管线位置测量实现管线跟踪巡线,通过压力检测使管线得到保护,从而提高管线深埋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为管线位置测量机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结构左侧视图;
图中:测力机构1、左测力器11、右测力器12、限位机构2、升降机构21、导轨211、滑块212、伸缩缸213、直线位移传感器214、左限位单元22、右限位单元23、驱动机构24、管线位置测量机构3、测量门31、压紧装置32、水平位置测量装置33、垂向位置测量装置34、管线保护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测力机构1、限位机构2和管线位置测量机构3,其中:限位机构2分别与测力机构1和管线位置测量机构3相连;
所述的限位机构2包括:升降机构21、带有驱动机构24的左限位单元22和右限位单元23,其中:升降机构21的一端与开沟机相连,另一端分别与左限位单元22和右限位单元23相连,驱动机构24驱动对应的左限位单元22和右限位单元23开合。
如图3所示,所述的升降机构21包括:导轨211、滑块212、伸缩缸213和直线位移传感器214,其中:直线位移传感器214的一端与滑块212下端相连,另一端固定于伸缩缸213上,伸缩缸213驱动滑块212相对于导轨211上下移动,通过直线位移传感器214感应得到升降机构21的长度变化。
所述的测力机构1包括:左测力器11和右测力器12,分别设置于升降机构21左右两侧,用于测量管线所受到的侧向挤压,使管线得到有效夹持与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24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