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全程冷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3257.8 | 申请日: | 2015-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1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姜惠铁;殷雪增;周强;崔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04 | 分类号: | A23B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洁 |
地址: | 266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全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蓝莓全程冷链的方法,包括:(1)采摘;(2)暂存环节:采摘的蓝莓鲜果运输至各个种植园的暂存冷藏设备中;(3)转运:将放在暂存冷藏设备的蓝莓鲜果转运到冷藏车运输;(4)快速预冷:蓝莓鲜果通过冷藏车转运到加工中心后进入原料预冷间进行原料预冷,原料预冷间温度设定为5~10℃,预冷时采用负压原料预冷风机;(5)加工:预冷完成后的蓝莓鲜果进入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包装;(6)成品预冷和发货:将包装后的产品放入成品预冷间,采用成品负压预冷风机,预冷完放入0~1℃的成品库,并按时运输至各目的地。采用这种全程冷链的方式可以保证蓝莓鲜果的温度在8~9小时之内包装完成发货,并保证蓝莓鲜果的新鲜和高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鲜果保鲜储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莓全程冷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果蔬贮运保鲜总体水平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果蔬采后加工业发展较迅猛,但由于我国果蔬加工产业起步较晚,果蔬产后减损与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果蔬资源采后损失率高,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蓝莓,一种小浆果,果实呈蓝色、色泽美丽、蓝色被一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蓝莓果实中除了常规的糖、酸和Vc外,富含VE、V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质元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具有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改善循环、抗炎症、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脏功能、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及抗突变等多种生理活性功效。
蓝莓鲜果从种植园采摘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采取一系列一环扣一环的方法来保证蓝莓的新鲜和质量,这种方法称之为蓝莓全程冷链的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蓝毒的需求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蓝莓冷链物流技术起步较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1)运输效率较低,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各环节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资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甚至出现了断链的现象。(2)在整个冷链物流当中,没有完全保证蓝莓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低温环境之中,导致了蓝莓的腐烂变质,进而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中国专利201410853062.7虽然公开了一种蓝莓鲜果的保鲜储运方法,但并非是蓝莓的全程冷链,存下以下缺点:果实采摘时需要专门将运输到阴凉避光处,在运输过程中造成蓝莓颠簸挤压,不能及时避免阳光直射,蓝莓腐烂快,并且工作效率低;采用传统预冷的方式进行预处理蓝莓鲜果,降温效率低,蓝莓果实没有降低至合适的温度,不利于蓝莓果实的保鲜储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蓝莓全程冷链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蓝莓全程冷链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环节:蓝莓鲜果采摘后直接将采摘的蓝莓鲜果放到采摘架中。
(2)暂存环节:采摘的蓝莓鲜果运输至各个种植园的暂存冷藏设备中,暂存冷藏设备的设定温度为10~15℃,使蓝莓鲜果果温降温至T1以进入下一步骤,其中,20﹤T1≦25℃。
(3)转运:将放在暂存冷藏设备的蓝莓鲜果转运到冷藏车运输,冷藏车的温度设定为10~15℃,使蓝莓鲜果果温降温至T2以进入下一步骤,其中,10﹤T2≦20℃。
(4)快速预冷:蓝莓鲜果通过冷藏车转运到加工中心后进入原料预冷间进行原料预冷,原料预冷间温度设定为5~10℃,预冷采用负压原料预冷风机,使蓝莓鲜果果温降温至10℃以下以进入下一步骤。
(5)加工:预冷完成后的蓝莓鲜果进入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包装,加工车间温度设定为5~10℃,控制加工时间在4h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32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