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4269.2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9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强;黄维;吕雯;许文娟;刘淑娟;张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G01N21/39;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胡玲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线粒体 靶向 功能 磷光 配合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细胞成像、线粒体标记和氧气传感领域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线粒体是细胞内有氧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会对呼吸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许多疾病都与线粒体的不正常运转相关,如阿兹海默症和多发性硬化。因此研究活细胞中线粒体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对研究与之相关的疾病具有重大意义。商用的荧光线粒体靶向染料,如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Mito-TrackGreen),虽然具有较好的线粒体靶向功能,但由于其对氧气并不敏感,因此无法检测到线粒体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与传感的研究中。与荧光探针相比,磷光过度金属配合物具有光稳定性好、毒性低、Stokes位移大等一系列优点。值得一提的是,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射寿命(几百纳秒到几十微秒)比荧光(几纳秒)长得多,这个特性不仅赋予其对氧气敏感的特性,还使其能够在时间分辨成像技术中发挥其特长,有效滤除背景荧光的干扰。
目前关于检测细胞中线粒体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探针的报道还较为少见。其设计一般是将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可靶向线粒体的基团结合,从而实现对线粒体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检测,如Keyes和Wolfbeis等的工作(J.Am.Chem.Soc.,2014,136,15300-15309、Angew.Chem.Int.Ed.,2014,53,12471-12475)。但这些探针的结构均较为复杂,不利于合成与制备。因此设计合成结构更为简单的线粒体靶向乏氧检测探针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类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含铱配合物的磷光材料的制备是将能够靶向线粒体的官能团引入到辅助配体上,使其不仅可以靶向线粒体,还能检测细胞中线粒体内氧气浓度的变化,从而在细胞成像、生物标记和氧气传感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一类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式:
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是化合物1与甲醇钠和氯化铵反应,然后在乙醇钠催化下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反应制得化合物3,再通过1,6-二溴己烷将化合物3与三苯基磷共价连接起来,从而得到N^N辅助配体;再与铱二氯桥通过配位反应制备得到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铱配合物。
所述的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应用为:活细胞线粒体的标记。
所述的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应用为:通过共聚焦成像和寿命成像技术检测活细胞线粒体内氧气浓度的变化。
所述的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磷光铱配合物的应用为:细胞成像、生物标记和传感领域。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磷光铱配合物具有长的发射寿命,使之不仅对氧气敏感,还能结合时间分辨技术区分背景荧光信号从而提高信噪比。
本发明的磷光铱配合物能够被可见光激发,以及具有红光发射,从而可减弱激发光源对生物样品的损伤,以及具有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
本发明的磷光铱配合物可应用于生物成像,线粒体标记,线粒体内氧气浓度的传感,具有简单的化学机构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很好的生物细胞探针。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3中铱配合物Ir-P(Ph)3(7)的甲苯溶液(10-5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2.实施例3中铱配合物Ir-P(Ph)3(7)的甲苯溶液(10-5M)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发射光谱;
图3.实施例4中铱配合物Ir-P(Ph)3(7)与商业线粒体染料的共染细胞成像;
图4.实施例5中铱配合物Ir-P(Ph)3(7)的MTT细胞毒性实验。
图5.实施例6中铱配合物Ir-P(Ph)3(7)对细胞中线粒体内氧气浓度变化检测的共聚焦成像。
图6.实施例7中铱配合物Ir-P(Ph)3(7)对细胞中线粒体内氧气浓度变化检测的寿命成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4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