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停车场导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4710.7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3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实;赵晓萌;陈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实;赵晓萌;陈哲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8G1/12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继海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见 光通信 室内 停车场 导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闲车位检测和室内定位导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LED照明通信的室内停车场空闲车位检测与导引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升级,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为解决“停车难”这一社会普遍问题,停车场建得越来越大,“停车难”得到局部缓解,但因为停车场建得过于巨型,停车后的人员寻车又成为另一个难题。出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社会对节能、智能的停车场系统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有一些空闲车位检测技术方案、反向寻车技术方案已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常见的车位检测技术主要有:(1)超声波探测、(2)红外探测、(3)地磁线圈探测、(4)视频探测等。以上市面常用的(1)(2)两种检测方案均需要提前在车位上方部署主动发射信号的基础设备;检测方案(3)需要将地磁线圈传感器安装在车位地下并铺设线路,建设工程较复杂;检测方案(4)需要在每个车位安装摄像头。常见的反向寻车方案主要有:摄像头图象法查找车牌。常见的室内定位技术有:(1)A-GPS、(2)蓝牙、(3)wifi等,方法(1)的定位精度不足以用于车场寻车,(2)(3)则需要提前部署大量发射设备。由于智能停车场需要采用多种关键技术和设备,改造工程较复杂,影响了其市场接受度,目前为止,并未出现能够满足室内停车场的低成本、节能、照明、检测、定位、导引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将室内照明用LED灯具作为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种实时、高精度、低成本的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停车场导引方法及系统。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停车场导引系统。其包括:
调制编码的LED光源作为信号源,安置于室内停车场适当位置,并预先建立LED光源编码与其所在位置信息的映射。
角反射器作为反射装置,安置于每个车位上,用于将LED光源发出的光,反转180度反射回去。
光电探测器安装在LED光源附近,朝向车位方向,用于探测车位上的角反射器是否被遮挡,从而判断车位空闲状态。
移动终端,携带于人员身上,其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图像传感器,用于获取LED光源发射的编码信息;
处理器与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LED光源的编码信息,实时计算出人员所在位置;
显示器与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人员所在位置;
数字罗盘,用于在室内标定移动终端的朝向;
供电单元,与图像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器、数字罗盘都相连,用于提供电源。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停车场导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进入停车场停车
步骤一、停智能车场系统利用调制编码的LED光源及光电探测器,实时探测车位空闲状态,并给出文字或颜色指示,也可将信息传输给服务器,对外发布总空闲车位数;
步骤二、人员驾驶车辆进入停车场,可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获取当前位置编码,及多个可停放空闲车位编码;
步骤三、移动终端根据选定的停车位置和当前位置,计算停车驾驶方向或路径;
步骤四、人员根据移动终端指引信息或通过车位空闲指示灯信息,将车辆行驶至空闲车位;
步骤五、停车后用户用移动终端记录当前车位LED光源的编码信息,至此完成停放过程。
二、人员寻找车辆准备离开
步骤一、人员手持移动终端,启动并初始化;
步骤二、利用移动终端的图像传感器获取当前位置的LED光源的编码信息,并发送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
步骤三、处理器根据步骤二的LED光源的编码信息,判断其是否属于停车场位置记录信息,如是则读取预存停放车辆位置的LED编码信息,如否则重复该步骤;
步骤四、处理器根据步骤三的LED光源的编码信息与停车时预存车位编码信息,判断是否处于同一个建筑物内,如是则读取编码信息与地理信息的映射关系表,如否则给出提示;
步骤五、处理器根据步骤四的编码信息,给出方向和距离指引信息,并利用数字罗盘对当前朝向进行标定;
步骤六、不断重复步骤二--步骤五;直到到达停放对应车辆的停车位。
步骤七、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实;赵晓萌;陈哲,未经李秋实;赵晓萌;陈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47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