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5312.7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6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潘俊;梁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 | 分类号: | F24F1/16;F24F11/65;F24F11/84;F24F11/86;F25B41/04;F25B41/06;F25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93 | 代理人: | 柳兴坤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热水 一体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包括空调支路、热水支路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空调支路和热水支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热水支路包括水箱换热器、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第一压缩机,所述水箱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能够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能够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热水一体机,通过增设第一换向阀,在化霜运行时使制冷剂流经水箱换热器,吸收水箱中的蓄热并迅速蒸发,吸收了热量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压缩机做功排至室外侧换热器,达到快速除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双冷凝温度的空调热水一体机使用双压缩机并联技术,能够实现单独制冷,单独制热,单独制热水,同时制冷+制热水,同时制热+制热水五种运行模式。
当冬天室外温度较低时,一体机运行制热或制热水模式时会导致室外换热器结霜,结霜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制热性能,此时需要进行化霜。化霜一般的方式是:内外风机停止,调整四通换向阀的导通状态,使制冷剂依次通过第一压缩机、第一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第一换向阀、第一压缩机进行循环除霜,除霜完毕再恢复正常运行。采用这种方式除霜的热量全部自压缩机做功,化霜功耗大,化霜时间长,舒适性能差,并且可能导致湿压缩损坏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使空调热水系统具备快速化霜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热水一体机,包括空调支路、热水支路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空调支路和热水支路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接,所述热水支路包括水箱换热器、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第一压缩机,所述水箱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能够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能够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四端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口,在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以使冷媒通过所述单向阀,以及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中。
优选地,所述空调支路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换向阀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空调支路与所述热水支路并联。
优选地,所述水箱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
优选地,还设置有储液罐,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未与换热器连接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储液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空调热水一体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热水一体机的运行模式包括快速化霜模式,在此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导通状态,使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水箱换热器连通。
优选地,在单独制热水模式、同时制冷+制热水模式或同时制热+制热水模式时,所述第一换向阀使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水箱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
优选地,在单独制冷模式、普通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压缩机不工作。
优选地,所述空调热水一体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储液罐,所述水箱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所述储液罐内的液位。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热水一体机,通过增设第一换向阀,在化霜运行时使制冷剂流经水箱换热器,吸收水箱中的蓄热并迅速蒸发,吸收了热量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压缩机做功排至室外侧换热器,达到快速除霜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5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